颈动脉是一个流向大脑的血液通道
如果它变窄了,大脑就可能因此缺血.
引发脑卒中(又称“中风”)
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麻木
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意识等
不加以注意,将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颈动脉,人体最怕堵的血管
脑部血管病变是目前影响我们健康的头号因素,在25岁以上的人群里,大概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要经历脑卒中(中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在中国,有30%~40%的病人,是由于颈部或颅内血管狭窄引起的。 颈动脉是比较浅显的动脉,我们自己也能摸到,颈部气管两侧跳动的地方就是颈动脉。 如果水管里有东西阻塞,水流就会不足,动脉狭窄也是这样。 从结构上来说,颈总动脉有个分叉,可以分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当血流向上运行时,分叉的地方就更易出现冲击、旋涡,引发病变。 斑块本质上是动脉硬化的表现,病变初期,血流通道虽无障碍,但已是危险信号;当斑块慢慢长大,超过血管腔的50%以上,血流会明显受阻,发生斑块脱落、形成血栓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一旦斑块破裂出现堵塞,大脑就可能因此缺血。碎裂的碎屑随血流飘入脑中,可阻塞末梢血管,造成一小块脑组织缺血或坏死,可能出现头晕、行动困难、视物模糊等,也可能无症状。 如果碎屑阻塞的血管较粗,可导致真正的脑梗死或中风出现,如头晕、昏厥、摔倒、偏瘫、说话含糊不清、一侧身体感觉异常、认知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小贴士 一般来说,人老了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动脉硬化。是否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三个指标:斑块的大小及稳定性、是否造成狭窄、狭窄程度。 临床上一般建议: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或斑块达到血管腔50%时,就需药物治疗,并严格控制危险因素。 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以下,且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是否选用药物治疗。 狭窄在50%~70%之间,且有症状的患者;或狭窄超过70%,无论是否有症状,均需介入甚至要考虑手术治疗。 如何早发现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颈动脉狭窄主要的原因,容易发生于中老年人。所以,当年龄偏大,又有基础疾病时,应定期体检。可以做无创的颈动脉超声来筛查,这样可以看出血管的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斑块性质。 建议年龄大于 40 岁,并且符合下列任何一种情况的人,定期检查颈动脉彩超: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明显肥胖、缺乏运动、家人曾患中风; 以前发生过中风; 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 4个元凶加速颈动脉长斑 一般来说,颈动脉斑块在我们20岁就开始“发育”了,40岁的时候开始变得明显。下面这些坏习惯,会让颈动脉加速“长斑”。 1. 盐和糖吃太多了 吃盐过量易升高血压,降低血管弹性,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长期吃糖过量,可使胰岛素分泌过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变皱,诱发动脉硬化。 2. 抽烟喝酒 主动吸烟和二手烟,都会损伤血管,增加血管硬化的风险。大量饮酒会引起血压波动,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 3. 肥胖 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且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4. 不爱运动 运动不足,心脏泵血机能弱化,血液流速减慢。 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在体内,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弹力减弱。身体的代谢废物不能尽快排出体外,加速血管硬化和管壁增厚。 做到4点 预防颈动脉狭窄 1. 积极控制三高 导致粥样动脉硬化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它是影响我们内皮损伤,造成局部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还有高血脂,经常吃一些油腻的食物,胆固醇高就会造成血脂升高;血糖也很关键,不单单会引起小血管的病变,还会影响周围的大血管。 对于有三高的朋友,按时按量吃药,一定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 2. 调整饮食,适量运动 注意饮食结构,避免高盐饮食,少吃肥肉、猪油、骨髓、奶油。多吃富含维生素 C、高纤维的水果蔬菜。 坚持运动,保证每周运动 4次~6 次,建议每次 30 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快走、骑车、游泳、广场舞、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形式。 3. 坚决戒烟 除三高外,影响最大的就是吸烟,吸烟对血管内皮损伤非常严重,它会造成内皮过度损伤修复,反复不断地增生,造成狭窄。 要预防颈动脉狭窄,最好戒烟,而且也要尽量避免二手烟。 4. 定期体检 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也可能出现颈动脉狭窄,只是狭窄程度可能比较轻。 在改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定期体检、了解颈动脉的健康情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