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有管、有教、有罚、有爱

cjw123导航 2023-02-13 09:20:10 192 0条评论

假期终于结束,小神兽又重新回归了校园。

可是,要从假期的撒欢儿状态重新调整回规整的学习状态,对于这个压根儿“坐不住”的小家伙来说,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于是,伴随着学期开始,家里鸡飞狗跳的名场面也同时回归了……

做什么都磨磨蹭蹭、三催四请不管用;

耐着性子辅导作业,可奈何你血压飙升,人家就是听不进去;

但凡需要“安静坐着”的事都像“上刑”,逮着机会就上蹿下跳闹幺儿;

我这心情每天也像过山车一样,孩子作妖不听话,惹急了也会忍不住大动肝火、一顿教训,可事后看着孩子委屈巴巴抹眼泪的模样,说不心疼不后悔,那也是假的。

有时也会忍不住思考,对于孩子,究竟该怎么去教、去管、去爱?

前些天,突然翻看到心理学家默娜·舒尔的一句话,让我有了新的反思:“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

确实,建立情感关系应该先于管教,让孩子愿意信任我、配合我,而不是单纯怕我,管教或许更有效。

管教孩子也不一定非要和他站在对立面,用监护人的角度去俯视他,而是既保有亲子间的界限,也保有着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有管束、有教导、有惩罚、有关爱,这样的面面俱到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或许才是最好的。

01、管束只是方式,教导才是核心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的妈妈对女儿的管理堪称细致严格,从吃喝拉撒到穿衣发型、从交友圈子到日程规划,妈妈对女儿都有着强势干预。

她生怕自己一个没看住,女儿就会行差踏错。

在妈妈的强势管束下,女儿的性格唯唯诺诺,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想法,有心里话不敢说、在别人面前也从不敢表达自己。

然而,物极必反,伴随长大而来的,是她的“叛逆”,面对妈妈一如既往的管束,她只想着怎样瞒着妈妈、逃离她。

美国学者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曾提出过一个“黄金圈”的理论:

虽然我们做事情通常最关注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实际上,我们要关注的最重要的核心,应该是“为什么”。

诚然,孩子的成长需要被管束,但也不能只有管束。

管束只是方式,管的了孩子“做什么”和“怎样做”,这是“治标”。

教导才是核心,让我们和孩子了解彼此,也让孩子懂得“为什么”,才能“治本”。

如果把教养孩子比作建造高楼,那父母的管教方式就是为孩子搭建“脚手架”:

帮孩子搭建一个牢固的地基、给孩子一个思路、进行大方向地把控、给孩子有安全感地保护,用引导的方式帮他达到一个目标高度。

毕竟,我们无法预知孩子的每一步,自然也无法管束孩子人生的每一步,早日教给他正确的判断方式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目的。

02、惩罚不是目的,表达爱更重要

《告诉世界我可以》中,4岁的小女孩球球有一次与弟弟发生了争执,爸爸面对哭闹不止的女儿毫无办法,讲道理不听,便采用了“小黑屋惩罚”,把女儿关进小房间单独“冷静一下”。

面对爸爸的惩罚,4岁的小姑娘内心害怕得很,她一遍遍哭喊砸门,希望爸爸“放自己出去”。

爸爸也不让步,隔着门一遍遍强调规则:你什么时候不哭了,认错了,就可以出来。

最先低头的是孩子,为了逃离这个独自一人的密闭环境,球球憋住了哭泣,和弟弟道了歉,事情到此为止。

可问题却也出在了这里,事情的处理不该只停在“惩罚”,家长要和孩子进行正面的沟通交流、对事件进行复盘、以及对孩子表达爱的情感,才该是收尾的重要一步。

爸爸没有意识到,孩子看见的只有“惩罚”,却看不见父母对自己的“爱”,孩子小小的内心已经有了空洞。

钱志亮说过:“不论贫富,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接纳、关注和认同。”

爱孩子不等于放纵,同样,教导孩子也不等于收回父母的爱。

惩罚带给孩子的更多是“恐惧”,对父母情绪和力量的恐惧、对自己会“失去父母爱”的恐惧,在惩罚的震慑下,孩子选择听话,那只是怕了,而非懂了。

惩罚不是目的,帮孩子纠正不良行为、让他懂得怎样做是正确的才是。

归根结底,家是讲“爱”的地方,做错事的合理惩罚不可少,同样,父母对爱的表达也更加重要。

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不仅是孩子内心最坚实的基底,也是孩子敢于剖析自己行为,敢于正视错误、做出改正的底气所在。

03、最好的教育,面面俱到不偏科

《给孩子立规矩》一书中,提到这样一句:

父母管教的长期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样孩子最终会为自己建立起规则,这个过程会持续很多年。

作为对孩子影响最深、作用时间最长的一环,家庭教育无疑是孩子日后成长的根基所在。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要有管有教、有罚有爱,小时候的“营养”越全面,长大后的身心才能越“茁壮”。

1. 管而有法:

给孩子立规矩,核心目的是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素养和辨识能力,而非强势干预、“代替”孩子完成成长课题,过多地约束和干涉,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实际是阻碍。

管束孩子要有张有弛,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终要自己面对一切。

2. 罚而有章:

《游戏力》一书中提到:

当孩子做错事时,先与他联结,聆听他的感受,再平静地向他表达我们的感受,这样逐渐启发引导他的判断力,其长期效果远胜于一上来就惩罚了事。

正如小树苗要修剪才能日渐茁壮,当孩子做错事情,采取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但罚要有章,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自然后果是最科学有效的方式。

毕竟,任何惩罚都只是一种方式,并不是最终结果,让孩子从中有所反思、纠正行为,才是目的。

3. 教而有道:

理清教育的本质,才能给孩子更好地成长守护。

无论是孩子错误行为的批评,还是优异行为的鼓励,我们需要提前想到的是:这个行为或者话语,能不能让孩子有所受益?

成长的本质就是一次次的独立,我们无法帮他预知每一步,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趁早教他掌握自主成长的诀窍,才最重要。

4. 爱而有度: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提出: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溺爱虽然是被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自己的子女遭到毁灭。

诚然,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同时也是需要克制的,健康有度的爱才能滋养孩子身心、成为他所向披靡的勇气,而无度的溺爱包办,只会让孩子无法独立行走。

就像黄磊说的那样:

天下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个样子的孩子,因为每个家都不一样,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就正确教育孩子。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必心怀远见,一切从孩子的长远未来出发,宽严并济、赏罚分明、有管有教、有罚有爱,给孩子不偏科的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作者 | 莫米,用文字记录生活,边治愈,边成长。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