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6岁,离开大厂,在小区帮人搓澡赚钱”

cjw123导航 2023-02-25 09:46:46 230 0条评论

前两天,我们聊了35岁女性的困境。

留言区异常热闹。

35岁,似乎是一个分水岭。

每个人刚入职场时,可能都会畅想35岁以后的职业场景。

事实上:

35岁之前,职业市场限制确实更少、机会更多,每个人似乎都意气风发;

而35岁之后的职场如履薄冰,每个人都战战兢兢,担心一有风吹草动,自己就成为公司放弃的对象。

所以,经常会看见:

35岁大厂员工,被公司找各种理由“毕业”;

招聘启示里,明确写着招收35岁以下的员工;

让人不由发出疑问:

“35岁以上的职场人,他们都去哪里了?”

今晚,十点君找到几位35+的职场人,聊聊他们35岁之后的工作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指路和启发。

“40岁,我离开大厂去宜家卖家具”

@胡尕峰

40岁 宜家销售

失业之前,胡尕峰在国内头部互联网大厂携程、阿里都待过,也有着创业公司工作的经历。

这些工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社会评价高,工资也比一般工作高出不少。

身强力壮之时,他是实现了“好工作自由”的。

“我是运气好,踩中了时代的风口,才搭上了高薪的便车。”

拥有这样的职业经历和待遇的人,通常被认为是高技能人才。

拿的是更硬的铁饭碗。

然而,即使如此,胡尕峰也没有逃过中年失业的命运。

在长达一年的失业时间里,他的简历一直挂在求职网站,可前来问询的HR少之又少,前几年经常被猎头“骚扰”的情况一去不返。

虽然拥有着10年的互联网运营经验,但这一年,收到的猎头电话不超过20个。

而能进入投递简历环节的,只有2个。

他苦笑地调侃自己:中年失业有点冷。

说不失落肯定是假的。

当别人问他做什么工作时,他都会用一句“在家办公”搪塞过去。

所幸,他并没有因此一路颓废下去。

失去工作的这一年,他主动当起了家庭主夫,每天负责照顾女儿和妻子的饮食起居。

为了治愈社恐,还组建了折叠车休闲骑车中心,每月组织骑行活动。

突然拥有了大段可支配的时间,他便带女儿去大理住了很长时间。

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也改变了自己一惯的看法:

原先他以为来大理生活的人都是躺平,来到这里之后,他才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

他将自己的生活拍视频记录下来,写文案、发小红书,记录自己失业的这段时间。

近一年后,他终于找到了工作。

在宜家卖家具。

再就业之后,他的心态有了很大改变,他发现:

即便有10年的经验,但月入1万也是很正常的;

年龄40+,依然在公司业务一线,也是正常的。

当不再要求维持原来的薪资,而是接受薪资降级这件事后,胡尕峰的焦虑瞬间解除了。

现在的工作,到点下班,也没有复杂的人际,他感觉自己的生活保持在一种从前一直期盼的健康状态。

36岁,从外贸到社区助浴师”

@李大力

36岁,健康行业从业者

80后的李大力是一名外贸从业者,有着接近8年的工作经历。

虽然挣的比较多,但需要到处出差。

工作几年后,他的体力和精力就有点跟不上了。

再加上实在不想在职场内卷,李大力渐渐有了换行业的想法。

期间,他尝试了几种工作,可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坚持太久。

这几年,健康行业和养老行业发展,再加上“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李大力觉得这是个新兴行业,且有发展前景。

便不顾家人的反对,做了一名社区助浴师。

在家人看来,这是一个服务别人的行业,说出去很不体面。

可李大力并不这么认为。

他一直都记得他的一位顾客姜爷爷。

姜爷爷生活在一个老小区,走路不小心摔断了一条腿。

现在出行都要坐轮椅,生活无法自理。

李大力第一次到他家的时候,老人已经2个月没有洗澡了。

这可是在夏天,身体有多难受可想而知。

面对外人疑问的眼神,姜爷爷都是说:

“孩子工作太忙了,这两个月都出差呢。”

理由可能是真的,而无奈和无助也一样是真的。

李大力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先在专用浴槽内储水后,将老人移动到浴槽内,进行泡浴、洗头、搓澡,在沐浴前后还要各测量一次血压体温。”

很细致,也很耐心。

帮老人洗完澡后,他们通常都很感激。

他们得到的不只是服务,还有尊重和温暖。

看着老人洗完澡浑身舒爽的样子,李大力也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最近一年,行业需求大爆发。

李大力不仅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还成立了自己的小团队。

专门为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务。

曾经他在自己的外贸岗位做了8年,晋升无望,觉得职业生涯到头了。

可是路,从来就不只有一条。

选项也不只有“做”和“不做”。

当你换了条路试试时,或许会发现:这条路别有洞天,大有可为。

“36岁,我成为了自由职业者。可以不上班,但一定要工作。”

@琪琪

36岁,原画师

学习原画之前,琪琪在互联网做营销策划。

传说中的加班重灾区。

互联网拼的,本来就是精力,熬夜改方案是家常便饭。

工作了没几年,琪琪就有点熬不动了。

再加上有点社恐,就一直待在业务前线,上升通道很有限。

过完30岁生日后,她想要换个工作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首先,由于性格问题,她已经厌倦再到公司上班;

其次,生完宝宝之后,她更想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宝宝成长。

“要是有一种工作,能在家里上班就好了。”

想到自己以前就喜欢画画,没事就喜欢画几笔,为何不在这个兴趣上继续深耕呢。

说干就干。

琪琪先是在网上报名了插画网络班,着手学习起来。

她原本以为班里学习画画的都是学生,没想到跟她一样年龄的还不少。

甚至还有一位60岁的奶奶,只是因为年轻时的兴趣,开始了画画的脚步。

琪琪是零基础开始,又背负着转行的诉求。

于是对自己特别“狠”,下班后的时间,全部用来练习画画。

她是班里面交作业最认真的,也是质量最高的。

学了一年原画之后,学习班给她介绍了一些资源,她开始尝试接单。

刚开始由于经验有限,她能够接到的单并不多,收入也比较少;

半年后,随着经验和人脉的累计,她的报价也越来越高。

跟以前的薪资差距不大,甚至可以更高。

自由职业之后,她的生活质量相较以往提升了不少。

以前,她要忍受超长的通勤时间去上班,吃饭只能点外卖,现在,她在家自己做饭,吃得更健康了。

每周还有时间去几次健身房。

更重要的是,她可以带娃,有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完整时间。

现在的生活方式,她特别满意。

曾经她幻想过不上班以后的生活,现在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可以不上班,但是要工作。”

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信条。

“34岁,我终于考上了编制”

@雯雯,

35岁,公务员

雯雯是在33那年,决定去考编。

上班8年,她已经厌倦了职场里的尔虞我诈,再加上这几年,公司效益日落西山,她有一种巨大的不安全感。

她担心公司有一天黄了,自己该怎么办。

自己已经30多岁,已经不想再去新的公司,认识新的人,被挑选、被评判。

编制的稳定感,在她眼里散发着强烈吸引的弧光。

“我想考编,趁着最后的年龄关卡。”

当雯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的时候,丈夫表示不理解:

“你是不知道现在考公,面临的竞争有多恶劣。”

“现在去考编,你评估过自己的记忆力吗?”

然而,这些都没有动摇雯雯的决定。

雯雯开始买书、打印资料,辞掉了之前的工作,专心在家里备考。

她告诉家里人,给自己一年时间,如果考不上,她再另谋出路。

为了提升成功率,还报了一个为期12天的辅导班。

所幸,当家人看到她心意坚决,转而开始支持她。

母亲从家里过来,照顾她的生活,帮忙做饭和家务、带孩子,雯雯这段时间被照顾得好像回到了上学时期。

雯雯的备考目标,是周边几个城市的岗位。选项多几个,也能够多一些成功的几率。

30岁之后,她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

她不是那种怀抱伟大理想的人,现在,她对自己的唯一要求就是上岸。

“如果真的能考上,我就当个踏踏实实干活的人。”

终于,年末雯雯进入了邻市一个编制的复试。

她特地请了专业的老师培训,准备得很充分。

当看到成绩出来的时候,雯雯知道自己这一年没有白费。

34岁,在职业生涯的末尾,她终于上岸了。

雯雯松了一口气:工作的尽头,她到达了体制。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一种坚实的落处,以后她只要干好手里的活就好了,失业的恐慌大大减少了。

35岁就像是一个人生悬崖,越是靠近,越是危机四伏。

没有人知道悬崖那边是什么。

是陡然开阔,还是万丈深渊。

另外,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也不是一直登山,年纪越大,登得越高。

而是有顶峰,也有低谷。

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在下山的时候,不辜负沿途的风景。

作家李娜曾讲过一个故事。

夏天的时候,她回到老家看爸妈,他们刚搬进新房子。

相比现在高昂的房价,那套房子只有十几万,是在废弃矿区。

有一天工作结束,她下楼去喝牛肉汤。

当一口烧饼,一口牛肉汤下肚,她豁然开朗。

“如果我始终没有成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回到家乡,住十几万的房子,吃一碗牛肉汤,也能快快乐乐过日子

我为了逃离家乡奋斗了很多年,但是如果一切回到原点,我也能快乐地接受了。

真正让人安心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或者高大上的那些精致的东西。

而是生活的底线,你知道最差也就这样啦,无论怎样都要好好生活呀。”

现在回到开头,再去回答那个问题:

“35岁以上的职场人,他们都去哪里了?”

完全掉进一个没有工作的真空里了吗?

不是这样的。

每个到达35岁的人,会经历一个调整预期和心态的时期,

在那之后,他们或许从光鲜靓丽的职场退出了,但是转而扎根到更广阔、更踏实的生活里。

也许薪资没有以前高了,但不用再苦苦加班了;

或许没有之前高大上了,但人际关系简单了。

人生便是这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只要你保持努力,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保持对周围人的善意。

总会在柳暗处见花明。

曾经我们以为难以越过去的35岁大山,再回头看的时候,可能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心态。

如果有机会对话那个临近35岁焦虑不断的自己,我会告诉她:

松弛一点。

路的尽头仍然有路,人生从不是既定轨道,不是吗?

如果你还没到35岁,可以在留言区聊聊你对未来的想象;

如果你已经过了35岁,不妨送给过去的自己一句话。

点个【赞】,好酒好肉,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 | 苏善书,不会讲道理,只会说故事。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