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不轻易离婚的关系,都有这1个特征

cjw123导航 2024-06-04 09:10:01 75 0条评论

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互补型”的夫妻更幸福?还是“相似型”的夫妻更幸福?

举个我妹妹的例子。我妹和她对象豆豆谈恋爱两年了,俩人还跟“连体婴儿”似的。吃饭、逛街、聚会,都形影不离。

去年妹妹做了个小手术,为了照顾她,豆豆甚至直接睡在了医院。

从入院、买饭、喂饭、洗漱到出院,豆豆一直为我妹鞍前马后。

本来俩人计划年底结婚。

可是妹妹昨天却跑来跟我说,她对结婚这件事突然有点退缩,发现越了解彼此,越感觉俩人存在很大的差异,不知道结婚以后会不会幸福。

我询问之后才知道,她和豆豆这两天吵了几次架,让她对这段感情产生了怀疑:

他有洁癖,我却有点不爱收拾;

他穿衣服很随意,而我喜欢打扮得精致一点;

他做事比较细心,我比较粗心大意;

他比较拖延,我很急性子......

你说,过日子是不是得两个人像一点才好啊?

这么一说,这对小情侣的差异还真是不少啊。

我相信,和妹妹一样,很多人都有过“伴侣间相似更好,还是互补更好”这个疑问。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

伴侣间的相似性,真的会影响亲密关系的质量吗?

01、价值观相似,是婚姻幸福的前提

现实中,相似型的夫妻究竟可以夸张到什么程度?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夫妻相”——

面容相像,心灵相倾,习惯趋同。

之前孙俪和邓超晒出的合影,就被很多网友惊呼“太有夫妻相了!”

2023年,有期刊从数据库中对79074对夫妇进行了“元分析”,发现夫妻之间存在从价值观、学历水平到物质滥用情况等多方面的高相似性。

那么,相似度高的夫妻,真的更幸福吗?

为此我查阅了很多相关文献,发现:很多心理学研究确实证明过,相似度高的伴侣更幸福。

一方面,对于未婚情侣来说,相似性在维持关系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学者Hill等人对231对大学情侣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证明:背景相似的情侣更不容易分手。

另一方面,对于已婚夫妇来说,相似性和婚姻质量更是高度相关。

《人格期刊》在2006年调查了248对已婚夫妇,发现配偶相似度和婚姻质量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伴侣之间相似性越大,婚姻满意度就越高,负面情绪就越少,进而也就更幸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哪方面的相似性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最大呢?

伴侣间的相似性是包括多方面的,简单点可以分为两类:

1、人口学特征的相似性。比如年龄、信仰、职业、受教育水平等等。

2、心理层面的相似性。比如价值观、人格、态度等等。

根据现有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心理层面的相似性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是更大的。

关于人格、态度对婚姻质量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比较公认的一项是:

价值观的相似,对婚姻有关键影响。

这一点不难理解,《甄嬛传》中甄玉娆和允禧品画的情节,就能印证这一点。

同样是面对崔白的《秋浦蓉宾图》,雍正追求玉娆,只会让她和宫中画师比较。但是允禧和玉娆的对话简直一唱一和,默契极了。

允禧点评这幅画:“那双大雁最好,渺万里层云。”

玉娆接话:“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允禧喜不自胜:“你也爱读词啊?”

玉娆回答:“元好问的好词只此一阙了。”

允禧又说:“大雁是忠贞之鸟。”

玉娆回应:“所以我喜欢。”

玉娆和允禧的三观已经到了非常契合的程度,所以婚后的生活也是琴瑟和谐、非常幸福的。

而伴侣间的各种相似性又是如何共同作用,影响关系质量的呢?

心理学学者Kerckhoff和Davis曾对那些想要结婚的情侣进行了7个月的跟踪研究,发现:

择偶时,男女之间的相似性存在“序列过滤”效应。

即男女之间的相似性会影响到关系是否会深入发展,且影响存在先后顺序:

1、社会地位变量(阶级、信仰等)相似性在关系早期起作用;

2、价值观共识,起作用的时间较晚;

3、需要互补性,由于关系初期的“玫瑰色滤镜”而最晚起作用。

总体来说,相似性对亲密关系质量的积极影响,还是存在非常多的证据。

但伴侣之间相似之处不需要很多,就可以过得很幸福。

因为,婚姻幸福存在关键变量——三观一致。

02、幸福公式:价值共识+需求互补

虽然三观一致是高质量亲密关系的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伴侣之间的差异就都是有害的。

比如,就消费观来说,两个人都觉得花钱旅行是好事,这是价值观的一致;

但如果丈夫开车技术好,妻子擅长做攻略,就可以达到互补的好处。

学者Kerckhoff等人的研究,虽然在各项相似性起作用的时间上有所争议,但它明确地为人们总结了一个高质量亲密关系的搭配公式——

价值共识+需求互补。

即在价值观方面,伴侣需要达成共识,满足高相似性;

而在具体实际需求方面,伴侣之间需要实现互补,满足低相似性。

正如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汤永隆教授总结的:

“精神相似、行为互补的婚姻最幸福。”

精神相似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致,这是幸福的前提;

行为上互补则意味着男女分工明确,密切合作,这能促进伴侣间互相欣赏。

你是基于什么因素,选择了现在的伴侣?

根据学者Baxter和West的研究,人通常会寻找这种伴侣,即:

在自己所看重的方面相似,而在那些不太看重的次要方面互补的人。

相似性有利于夫妻的良好沟通与和谐相处,互补性则有利于相互吸引与自我扩展。

也就是说,当伴侣在那些次要的方面互补时,并不会损害关系,反而能大大提升两个人的关系质量。

一方面,伴侣间可以相互补充不同的需要;另一方面,伴侣之间相互补充资源,有利于个人的自我扩展。

所以,你应该可以发现,关系中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并不是矛盾的,二者都对关系质量有着独特的意义。

03、让亲密关系更融治的3个办法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相似型夫妻”和“互补型夫妻”在相处中可能会用到的一些策略。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启发,提升关系质量。

1、爱TA,就模仿TA吧。

你有没有发现热播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个神奇的现象:没有血缘关系的小情侣们,谈恋爱久了,就连对视时大笑的嘴角都是一样的弧度。

德善和阿泽喜欢露齿笑,笑得很灿烂,这是因为阿泽一直在模仿德善;

善宇和宝拉喜欢抿嘴笑,笑得很含蓄,这是因为善宇一直在向他的宝拉姐姐学习。

相爱时的模仿,不仅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相似性,更人为地让你们成为“天造地设”的一对。

有文献表明,模仿可以让你更细腻地体会到另一半的情感,让你在TA的位置上理解一些之前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

模仿也可以让你很清晰地表达“我爱你,所以无论你本来是什么样子,我都愿意变得和你一样”。

所以,相爱本身就会增加模仿,而模仿又会增进双方的爱意。

想要爱情更甜蜜,就试试模仿伴侣吧!

2、积极沟通,让夫妻关系变得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相似性是如何具体提高婚姻质量的呢?

伴侣之间的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

学者Olson等人提出的“家庭功能环状模型”理论指出,家庭内部的互动关系包括亲密度、适应性和沟通三个方面。

其中,“沟通”对于亲密度和适应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曾对132对澳门夫妻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夫妻满意度、婚姻和谐度、夫妻凝聚力和情感表达四个方面,对TA们进行了婚姻质量的测验。

结果证实:夫妻价值观越相似,婚姻质量越高。

但令人惊讶的是,当把沟通模式这一维度考虑进去以后,伴侣间的相似性对婚姻质量的预测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

也就是说,想要婚姻幸福,不仅要有相似的价值观作为基石,更需要夫妻之间存在建设性的积极沟通。

二者会同时起作用,甚至沟通的作用更大。

就像开头提到的我妹妹和豆豆的事情,TA们都属于一吵架就脸红脖子粗的类型,其实仔细想想,TA们的默契度也挺高的:

都对感情很专一;

都非常孝顺长辈,关心朋友;

都热爱学习,精益求精;

都热爱大自然和小动物......

所以,灵魂再契合的伴侣,也需要把彼此的顾虑和心事,坦诚地告诉对方,不能单方面地下结论。

3、练习用包容的心态,允许对方与自己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妹妹和豆豆两个人都太有主见了,所以常常吵架……

TA们之间的争执,让我想起我一个婚姻幸福的同事所传授的“夫妻相处之道”。

她觉得,丈夫和妻子即使再合拍,也是在两个不同的原生家庭中长大,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不同的,见过的人、走过的路、看过的书都不一样,所以两个人对不同事情的处理方法必然有所差异。

比如,当两个人因为炒西红柿炒蛋,争执先炒蛋还是先炒西红柿的时候,少抱怨“你怎么这样”,而是说“原来可以这样”。

如果你和伴侣平常有一些争执,那么恭喜你们。因为从积极的角度想,其实你们的家庭拥有双份不同的智慧。

以开放且包容的认知,去看待夫妻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才是婚姻融洽的终极奥秘。

回归到开头的问题:

你们觉得“互补型”的夫妻更幸福?还是“相似型”的夫妻更幸福?

这个问题或许难以有标准答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体会。

无论是相似多一点,还是互补多一点,夫妻之间只要愿意付出自己的爱意,去包容彼此的差异,学习如何把关系中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我相信,我们都可以和爱人越来越幸福的。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过: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

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最后,愿我们都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作者 | 快乐的虫子,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