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cjw123导航 2022-06-22 09:04:10 290 0条评论

近年来,有一种育儿说法就是“和孩子做朋友”,强调的是生活中,父母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

父母要给孩子爱和自由以及自主活动的空间,这一点毋容置疑,但是父母真的适合和孩子做朋友吗?

01、教育为先,有余力再做朋友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喜欢带孩子去报一些美术、舞蹈、钢琴、书法等试听课,听完之后十分民主地询问孩子:

“你喜欢这个课程吗?喜欢就给你报。”

朋友式的交谈,民主式的选择,当我们把报课的权力交给孩子决定的时候,也等于悄无声息地把责任推给了孩子。

等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想上的时候,大部分父母会说“当初也是你自己决定的”。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父母和孩子围绕上课展开一次次混乱和争斗。

为人父母,首先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其次,才是和孩子成为朋友。

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要着急跟孩子做“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根本不具备衡量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对一些社会规则没有敬畏之心,你不约束孩子,他只会越来越无法无天。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指出,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哈佛大学有研究指出:3-6岁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时期,可以用“潮湿的水泥期”来形容。

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因此,6岁前若不给孩子立规矩,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所以,千万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02、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这几年,“界限感”这个词越来越被重视。

而在家里,却常常因为爱孩子,和孩子成为朋友而变得模糊。

《相处的艺术》中对于界限感是这样描述的: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界限感,说白了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掌握适当的分寸,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自由,互不干预。

这样的边界能帮助我们不随意“侵入”他人的领地,同时也保护我们自己不被打扰,有合适的边界感,亲子之间才能更好地相处。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因为他的内心一直停留在原始的依恋阶段,比如他有能力去做,他也不做,他觉得这都是父母的事。

孩子失去界限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本身缺乏界限感,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选择跟孩子做朋友。

然而,孩子的成长需要界限感。

缺乏边界感,是很多痛苦关系的来源。

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界限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

如果孩子在6岁前没有养成界限,没有建立规则意识,生活中就会常常做出一些令父母头痛的事情。

0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

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的一场修养。

它不是单纯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要培养他的敬畏之心。

有敬畏之心的孩子比较容易遵守规则,将来走向社会拥有更强的自律与理智,也更容易成功。

所以,孩子6岁前,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权威,让孩子对你有敬畏之心。

孩子对父母的敬畏之心,不是想尽办法让孩子害怕自己,而是要在孩子面前树立父母的威信。

父母的敬畏之心,需要父母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塑造。

教育孩子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尺度。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管教孩子的三条底线不能违背,即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有温度和原则的家庭,才能养出有敬畏之心的孩子。

以下三条原则,供父母们参考:

1. 有些事,不能惯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规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

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碍于面子,或者急于让孩子安静下来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更多麻烦。

2. 有些责任,孩子必须自己担

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

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3. 爱可以无条件,但要讲原则

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建立规则的基础。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一次接受CNN采访时提到,他给出了他的育儿经验:定规矩,付出爱。

谈及教育两个女儿的“爸爸经”,奥巴马说:

“给孩子们无条件的爱。

同时,给她们定下大方向和一些规矩。

通常她们都会完成得非常棒。”

他曾制定了九条家规,内容并不复杂,但操作性强,而且极具意义,值得参考。

家规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

家规2: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家规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家规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家规5: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

家规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家规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家规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

家规9:不准追星。

父母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六条基本规则: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 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刻骨铭心的影响。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育儿技巧最灵验。那就是父母的言行!

如果你要跟孩子做朋友,那就做值得尊敬的良师益友。

良师为先,益友其后。

并告诉孩子:我爱你,但我绝对不会纵容你。

 

 

作者 | 蒙粉,来源:每日蒙台梭利(ID: montessori-daily)。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