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句话: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真正决定你生活质量的,其实是家庭。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比什么都要紧。”
仔细想想,真乃人生至理。
倘若家人之间彼此不睦,那再多的财富,也不过是徒增烦恼和纷争而已。
家和才能万事兴,人和才能常安宁。
一个家,最可怕的莫过于有人拎不清,家庭之中绝大多数矛盾皆来源于此。
01、父母偏心,最伤儿女心
之前有个同事,为人很是能干,刚工作三年就攒够了首付,买下了她人生的第一套房。
她不只在工作上努力,性格也随和,在公司里素来人缘很不错。
可奇怪的是,她和家里的人鲜少联系,除了逢年过节偶尔回去一趟,其他时候,就再没多少交集。
直到有一次,公司组织到她老家附近团建活动,她特意把我拉到一旁,嘱咐我说:
待会儿如果到了她家,千万别当她爸妈面夸她,提她买房的事儿。
因为她压根儿没和家里人说过,只说那房子是她租的。
我有些愣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就听她叹了口气,继续开口道:
也不怕你笑话,其实我爸妈从小就比较偏心我弟。
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可着他先来,他剩下的才有我的份儿。
我去上大学后,我的房间就给我弟改成书房了,我回去都是打地铺睡。
所以我不太喜欢回家,回去也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要是让他们知道我买了房,多半会逼我把这房子过户给我弟,我不想给自己找麻烦,请你一定帮我保密!
说起这些的时候,她的语气其实很平静,仿佛是在说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可我的心,却忍不住地泛起酸意。
家和父母,本是孩子倦时累时的港湾,却让她如此这般唯恐避之不及。
原来,那些不喜欢回家,少和家人亲近的背后,皆是事出有因。
常听人说:“一个巴掌伸出来,五个手指头也会有长有短。”
或许人的心,真的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可父母过分的偏心,伤的是血浓于水的至亲。
被纵容溺爱的一方只会愈发地放肆,而被冷落的那一方则会日渐寒心,和家人渐行渐远,甚至是反目为敌。
《知否》里有句话说得好:
“儿女众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宁静。
虽说姊妹之间应该互相谦让,可也得是这个让或者是那个让,总不能让一头让的,日子久了,父女姊妹之间难免生出嫌隙来。”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也不该是永远被忽略、被牺牲的那一方。
父母能够拎得清,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才是家庭和睦的根基。
02、原生家庭大于婚姻关系,夫妻易离心
近年来,网络上有个很火的段子:“嫁人别嫁妈宝男,娶妻别娶伏弟魔。”
虽有些调侃之意,却也不无道理。
这结婚找对象,最怕的就是找一个拎不清的伴侣,事事都把“原生家庭凌驾于小家”之上,而作为枕边人,永远只能是受委屈、被妥协的那一个。
长此以往,日子早晚要散场。
生活纪实节目《金牌调解》中,来过一位姓王的女士和一位姓冯的先生。
起初,两个人也是自由恋爱结婚,王女士很是欣赏冯先生身上那种顾家、肯担当的责任感。
却不想,这也成了两人日后矛盾的导火索。
婚后,夫妻俩开了一家小公司,商量好男主外、女主内,一起把共同的小家经营好。
可随着丈夫家人一次次地找上门来,平静也随之被打破。
先是丈夫的哥哥和弟弟来投奔他们,美其名曰为来给公司帮忙。
可那时候公司也刚起步,一年也接不了几单业务,两兄弟的到来,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增加了不少负担。
后来,公公又说年轻夫妻不宜分开太久,把弟弟的妻儿也给安排了过来。
而丈夫,对家人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哪怕是妻子新买的衣服,只要弟媳喜欢,也能毫不吝啬地送出去。
这样的日子,让王女士觉得苦不堪言。
于是便和丈夫商量,能不能等以后条件好了再多帮衬家人,眼下他们都有些自顾不暇,应该先顾好小家。
可王先生却为此大发雷霆,觉得妻子太自私,他觉得既然结了婚,就该无条件接纳他的家人。
在场的专家和导师,都很心疼王女士的遭遇。
顾家没有错,可若是只顾原生家庭,不顾夫妻感情,那便是婚姻走向末路的开始。
结发为夫妻,从来就不是谁去加入谁的家庭,而是两个人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相互扶持、用心耕耘。
帮衬婆家也好,扶持娘家也罢,能力范围之内,尽心尽力。
但别忘了把枕边人放在第一位,家庭关系不错位,才是夫妻恩爱的良方。
多为伴侣着想,少让彼此为难,日子方能长长久久。
03、老人插手子女生活,家中难安宁
有人说,一个家如果老人总是喜欢插手儿女的生活、管得太多,那家中的日子就很难安宁。
是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观念。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或许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可一旦拎不清边界感,便会破坏家中的宁静。
热播剧《双面胶》中,丽娟和亚平夫妇本来感情甚好,可随着公公婆婆的到来,两人便开始矛盾丛生。
原本小两口约定好一周做一次家务,夫妻分工,干活不累。
可婆婆来了以后,就要求他们必须打扫得勤一些,因为心疼儿子,还把他的那份儿活一手揽过。
对儿媳妇丽娟却有诸多挑剔,什么洗碗的方向,倒多少洗洁精,开多大的水,都要一一过问。
包括家里的装饰摆设,婆婆也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重新布置:
说用桌布洗起来不方便,将其换成了塑料布;
把丽娟精心挑选的沙发套,擅自换成了自己缝的旧床单,说是为了方便整理收拾……
这样的生活让丽娟倍感压抑,有时候甚至宁愿主动加班,也不想回到那个毫不自在的家里。
生活中,其实从来就不乏这样的场景:
或是小两口赶上周末,难得在家睡个懒觉,家中的长辈却念叨着“早睡早起身体才好,年纪轻轻赖在床上做什么?”
或是年轻的夫妻追求仪式感,偶尔吃个烛光晚餐,老人却说“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要紧,花那些冤枉钱干什么”,甚至是想越俎代庖地帮孩子掌管经济大权。
又或是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爷爷奶奶辈的总是过分溺爱,你说一句,他们便要回你一句“我就是这么教的,不也把你带大了吗”。
父母之心,或许都是出于好意,是想在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帮孩子一把,让他们少走些弯路,少吃些苦楚。
可日子是自己过的,就像穿在脚上的鞋一样,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
老人操心得再多,也不过是徒劳,插手得多了,反而还可能费力不讨好。
不必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儿女的生活,适当装聋和扮哑,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学会放手,是为人父母者最明智的爱意。
04、
很认同一句话:“遇事拎得清,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的确,那些家庭中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是来源于拎不清。
父母对待子女厚此薄彼,会让原本和睦的家庭分崩离析。
伴侣把原生家庭凌驾于婚姻关系之上,夫妻终难白首同心。
家中长辈毫无边界感,喜欢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对子女生活指指点点,日子只会越过越乱。
点个【赞】,愿普天之下的所有父母都能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皆疼惜。
每一个成了家的人,都会更加善待自己的伴侣,任何时候都不叫她流泪寒心。
每一位家中的老人,从此以后都能少越位、多关心,尽可能地还儿女一片自由的天地。
做一个清醒通透、事事拎得清的人,让家庭远离苦难,把生活经营得顺遂美满。
作者 | 苏绾,想要用文字治愈你心底的荒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