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妈结婚40多年了,日子依旧过得鸡飞狗跳,吵闹、打骂就是不变的日常。”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网友的爸爸比较大男子主义,性格急躁,从来不做家务,也不体贴网友的妈妈。
为此,两人经常吵架。
可他爸爸却毫无悔改之意,每次在气头上,就甩出一句“那离了吧”。
而妈妈只要一听“离婚”俩字,立即就怂了。
一边悄悄抹泪,一边向爸爸服软,说“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爸爸的好胜心得到满足,便不再提离婚的事,可当两人再度争吵的时候,这一幕又会一遍遍地上演。
网友小时候一直以为,是为了自己,妈妈才一直忍受爸爸,所以心中十分愧疚。
长大后,她几次尝试劝妈妈结束这段婚姻,不曾想,妈妈竟平静说道:
“都这样过了几十年,还什么离不离的,忍忍一辈子就过去了。”
网友这一刻才恍然意识到:
“其实,妈妈从来没有想过逃离,她早已习惯在这段婚姻里唯唯诺诺地活着。”
而爸爸之所以每次都能趾高气扬地甩出那句杀手锏,也是认定妈妈没有离开的勇气。
帖子看到这,我不由想起一句话:
“你现在的生活也许不是你想要的,但绝对是你自己找的。”
因为总是低声下气,所以对方才敢肆无忌惮;
因为习惯了卑微讨好,所以才处处受尽欺压。
感情里命苦的女人,背后从来都是有迹可循的。
01、习惯性讨好的女人,总在关系里受苦
人们时常以为,只要自己付出多一点,忍受多一点,便能换来对方的理解和爱。
却忘了,人性向来是恃强凌弱,你越是放低姿态,对方往往就越发张狂。
央视《社会与法》节目中,讲述过山东女孩王月的经历。
她在十年间,曾遭遇了三次情感创伤。
第一次,她不顾家人反对,和当时的男友私奔到上海。
到了上海,王月任劳任怨地工作,晚上回到家还要给男友做饭、打理家务。
而男友,整日无所事事,靠偶尔打零工混日子。
此外,男友的控制欲也极强,不许王月和朋友多往来,所有的行为都要一一汇报。
而这些,王月都默默忍受了。
结婚后,王月为了照顾孩子,辞职当起全职主妇。
这下男友没办法,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可情况并没有好转。
只要工作稍有不如意,男友回到家就会对王月和孩子大发雷霆,甚至是动手。
而王月,依旧选择了忍让。
王月以为自己的容忍和付出可以感化男友,没想到换来的,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拳脚相加。
直到被打得陷入绝望,她才鼓起勇气离了婚。
王月的第二段感情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男人其他方面都不错,唯独爱喝酒。
而且每次一喝醉酒,就翻旧账。要么说王月是结过婚的“二手货”,要么说她是带着孩子的“拖油瓶”。
面对这些刺耳的言语,王月想反驳又没有底气,只能继续忍气吞声。
而这样的隐忍,依旧没能换来幸福,换来的只是继续被家暴。
第三次,王月终于遇到一个温柔体贴的男人,从不让她做家务,还主动接纳王月的孩子。
王月被感动到了,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托付给对方,甚至不问男人的工作和过往。
直到警察找上门,王月才得知男人涉嫌诈骗,并偷偷以王月的名义办理了多张信用卡和贷款用来挥霍。
最后,王月也因涉嫌洗钱罪被警察带走了。
细细想来,王月的不幸,有“遇人不淑”的缘故。
可同时,也少不了她的卑微软弱。
“你可以爱一个人到尘埃里,但没有人会去爱尘埃里的你。”
那些习惯性付出的女人,纵容了伴侣的傲慢,也滋养了伴侣的粗鲁。
情感关系如同博弈,你越讨好忍让,别人就越肆无忌惮。
02、讨好型人格的本质,是情感不成熟
自古以来,女性时常被规劝:要忍让、要宽容、要顺从。
似乎掌握这些“生存智慧”,便能推开幸福之门。
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尽然。
有位心理咨询师分享了朋友慧慧的案例:
慧慧和老公结婚十年,表面看起来和睦幸福,实质内心非常煎熬。
明明自己吃不了辣,可还是迎合老公的胃口假装喜欢;
明明自己不喜欢做家务,还是强装贤惠承包下所有家务。
每天下班回家,老公只需要往沙发上一躺,而慧慧则要马不停蹄准备晚餐,吃完饭继续洗碗、拖地、收拾孩子。
多数时间慧慧忙完已是深夜,走进卧室老公早已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慧慧觉得委屈,想要和老公聊聊,可说着说着俩人就吵了起来。
见老公生气了,她便不敢再表露自己的委屈和想法,生怕两人吵得无法收场。
如此辛苦忙碌多年,慧慧活生生把自己熬成了黄脸婆,可老公却对她没有半分感激之情。
结婚十周年纪念日那天,她还意外发现:老公出轨了。
慧慧愣住了,她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好?
最后,情绪崩溃的她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
无疑,慧慧活成了世俗意义的贤妻良母,可同时,她却将自己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就像马德在《将自己活成一道风景》书中所写:
“讨好了所有的人,就意味着要彻底得罪了自己,辜负了真实的内心。”
“讨好型人格”的本质,是感情观念不成熟,即便委屈自己也要重视他人的表现。
因为严重缺乏信心和安全感,所以时常担心关系会破裂,别人会离开。
因为没有直面冲突的勇气,所以不知如何处理矛盾,只能俯首称臣甘当顺从者。
经营情感关系是需要智慧的,不是靠一味取悦对方、逃避矛盾就能有好的结局。
如果一段感情一直有某一方在牺牲,那么注定是不合适的。
毕竟牺牲往往带着惨痛的代价。
03、她们什么都好,唯独对自己不好
每次看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都会由衷为松子的遭遇叹息。
作为女儿,松子自小乖巧懂事,为了讨父母欢心,时常做鬼脸逗笑,可父母的目光却始终在妹妹身上;
作为老师,松子对学生热心善良,学生却反过来陷害她以至于丢了工作;
作为伴侣,松子对感情真心,甚至言听计从,却被一次次欺骗、伤害。
松子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最终还是孤独凄凉地离开了人世。
而导致松子不幸人生的原因,不是其他,正是她“太好了”。
她不敢反抗不公、不敢表露心声、不敢大声说NO,只能在被欺凌中悲伤、绝望。
我的朋友媛姐也是这样。
每次公公婆婆数落她,她总是笑呵呵地听着;
老公对她发脾气,她也会体贴地说“你心情不好,发泄完就好了”。
还有一次,老公让媛姐把新买的护肤品送给妹妹,媛姐虽然非常不舍,还是强迫自己送了出去。
事后媛姐向我诉苦,我反问她:“你不愿意又为什么要同意?”
媛姐低声说道:“我不想因为这件小事闹得一家人不愉快。”
是啊,很多人都是这样,因为不想让别人不开心,自己就一步步反复退让。
她们看起来什么都很好,唯独对自己不太好;
她们看起来比谁都大度,唯独对自己不大度;
她们看起来是那么和善,唯独对自己不和善;
她们把温暖和包容都给了别人,唯独忘了自己,忘了自己也会痛,忘了自己也需要被照顾。
这些压低自我感受和诉求的行为背后,无不透露出内心的自卑。
很多女性在情感中,总会因此无意识地否定自己的价值,抬高对方的位置。
为了掩盖自卑情结,努力地迎合他人情绪、爱好和需求,期许赢得别人的喜爱。
而这种放低自我的取悦,最终只是各取所需将就罢了。你满足于他人的零星温暖,他人享受着你的取悦示好。
而不是真正的爱意和认同。
04、亲密关系中,如何摆脱讨好元素?
不难发现,牺牲自我成全一段关系的想法背后,早已不是行为上的卑微,而是内在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发生扭曲。
如同一列脱轨的列车,行驶速度再快,路上风景再美,也无法载你驶向幸福的终点。
所以,不要等待别人来温暖你的世界,要摆脱讨好元素,你需要率先回到自己的正轨。
以下有4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找回自我。
1、降低对他人的期待。
所有讨好的起点,都是对他人期待过高。
希望从他人身上找到依靠,可以遮挡风雨,是荒谬而可笑的。
现实很残酷,世上没有谁能真正庇佑你,除了你自己。
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期待越多的那方往往都是越卑微的,因为她们输不起。
“把期待降低,失望就会接近为零。”
多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好好生活,对他人的关注少了,期待也会跟随减少,自然不会再畏惧失望、卑微相迎。
2、勇敢表达内心真实感受。
有人问:“一段关系最好的样子是怎样的?”
有个高赞回答说得很透彻,“你在这段感情里可以大胆做自己”。
需要委屈和压抑来成全的关系,就像是被关在黑屋里的种子,没有阳光照耀,永远开不出鲜艳的花朵。
不喜欢的事大胆说出来,不想接受的要求果断去拒绝。
勇敢表达自己的心声,没什么可羞怯的,每个人的感受和想法值得被看见,被倾听。
更何况亲密关系是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倘若你都轻易妥协,那么还会有谁会在意你。
3、树立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生活中最不值钱的,是没有原则的退让和善良。
尤其在感情面前,你的底线模糊不清,幸福也就难以靠近。
所以,不管你有多在意对方,一定要守住原则和底线不放,比如:
在乎可以,控制不行;吵架可以,辱骂不行;生气可以,动手不行。
身为女性,我们必须要尊重自己、疼爱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4、拓展认知边界,提升自信力。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理论:个人构念论。
意思是当一个人的认知较低时,思维就会趋向单一,缺乏弹性,不易在生活中做出更有利的决策。
很多人不敢走出一段坏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认知不够,进而缺失自信心。
所以,只有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才能逐渐悟透感情真相,与对方平等对视。
没事多读书、多阅人、多行路,让内心丰富起来,自信从容地看淡来来去去。
最后,愿所有女性都能给自己建立一座精神宫殿,活得自在惬意,笑看云卷云舒,静听细水流长。
作者 | 李可沫,个人公众号,可沫姑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