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Chat Gpt成为了网上热议的话题。
虽然它只是一个聊天AI,可实际上,它能写文章、绘画、编程写代码等等。
在过去几年里,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稳定的工作随之减少。
中国有句古话,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倘若我们不主动学习,依旧固步自封,“稳定”随时会在顷刻间崩塌。
而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顺应时代,让自己成为“U盘型”人才。
01、多少人被生活的意外击垮
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镇发生过一场鹈鹕危机。
一直以来,蒙特雷镇都是鹈鹕生活的天堂。然而,那一年鹈鹕的数量却骤然减少。
经调查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镇上新建的钓饵加工厂。
在过去,镇上的渔民在海边收拾鱼虾时,往往会将鱼的内脏扔给鹈鹕吃。
长此以往,鹈鹕们变得又肥又懒,完全依赖渔民的施舍过活。
而如今,加工厂需要鱼的内脏作为生产钓饵。附近的渔民,便纷纷把鱼内脏卖给加工厂。
鹈鹕们的免费午餐,也就没有了。
可是,习惯了饭来张口的鹈鹕们,早已丧失了捕鱼的本能。
它们日复一日地等在渔船附近,最终变得又瘦又弱,甚至很多都饿死了。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
“过度依赖别人,等于陷入被动,一旦对方离开,你将无所适从。”
生活总是瞬息万变,人生难免风雨兼程。
一个不会居安思危的人,是没有办法面对人生的风雨。
之前,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甲骨文宣布裁员900人。
消息一出,令无数人唏嘘。
与其他IT行业公司不同,甲骨文公司工程师的工作,向来以轻松闻名。
他们不仅不用加班、打卡,甚至还可以申请在家办公。
大家都羡慕地称,这里是“北京最大的养老院”。
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批被裁掉的员工,大多是拿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薪,毕业于各大名校的社会精英。
他们被解雇后,却无人能接住一些互联网公司投来的橄榄枝。
西方有一条叫“知识折旧定律”。
它讲的是,一年不学习,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
这是一个疯狂发展的时代,知识、信息都迭代太快。
这就意味着没有一种优势能长存,没有一种竞争力会永恒。
停下学习,我们所有的经验和积累,都将会以最快的速度贬值,直至被时代淘汰。
用一成不变应对改变的人,结局注定是不堪一击。
02、“U盘化"生存才能无惧生活的格式化
罗振宇曾经提过一个概念叫:“U盘化”生存。
大致意思是,当面对随时而来的变化时,你应该像U盘一样,随取随用,快速适应。
换言之,就是能灵活地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去适应多样化的生活,做自我驱动型的人才。
曾两度“跳槽”的张泉灵,便是如此。
大学毕业后,张泉灵被分配到一家煤矿企业。这是家国企,很多人羡慕她,一毕业就端上了“铁饭碗”。
但她并不甘心在这个岗位上安稳度日,只因她的心中一直都有个主持梦。
在看到电视招聘启事后,她毫不犹豫辞掉了待遇优厚的“铁饭碗”,迅速报名、考试。
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央视,成为了一名主持人。
在央视的这几年,她当过战地记者,上过严重缺氧的珠穆朗玛峰,也到过高温50度的罗布泊。
不管条件多么恶劣,她总会冲在第一个。
凭借着多年的努力与积累,她一步步成为了央视的核心记者。
人到中年,功成名就,本可以端坐舒适区里,安安稳稳度过余生。
可张泉灵却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的微妙变化。
之后,她果断辞掉央视主持人的工作,开始投入互联网这个全新的领域。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儿子的平板上发现了一款漫画,瞬间被吸引。
一向敏锐的她,立马找到漫画作者,拿出自己全部的资金为其进行投资。
最终,漫画大获成功。
张泉灵凭此赚到了1.2亿,实现了从主持人到投资人的华丽转身。
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坦言,张泉灵无论置身哪个时代,都不怕被淘汰。
正如她自己从央视辞职时所说:“如果你不去理解这种改变,就可能会沦落为上一个时代的人。”
时代瞬息万变,一时的经验和积累,随时会被颠覆、被清零。
所谓厉害的人,说到底不过是具有应对突发状况能力的人。
他们经住了波折,扛住了变故,跟上了脚步,才留得下来面对未来。
对“U盘型”的人而言,就算生活被格式化清零,也只当是刷新自己的人生经历而已。
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我们只有像U盘一样,自带核心价值,才能做到插拔自如。
03、如何成为“U盘型”人才?
很喜欢一句话:“如果生活向你射来了一支箭,不妨抓住这支箭,试着用它制作自己的弓。”
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与其慌不择路,不如拥抱这些不确定,塑造“u盘”形象。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U盘型”人才?
1、跳出惯性思维限制
有一个边陲小镇,它处在交通要道上,每日车流量都很大。
一位商家发现这个商机,于是开了一家加油站,生意火爆。
很快,其他商家纷纷加入,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
到最后,每家店的份额都被摊薄了。
而有个年轻人同样发现了这个商机,但他却没像别人一样,而是在小镇上开了一家便利店和一家快餐店。
这无疑方便了很多途经此地的司乘人员,客人络绎不绝。
随着人气的不断聚拢,他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好。
听过这样一句话:
“有时候,把我们圈在原地的,不是外界的因素,而是我们的固有思维。”
生活中,我们总习惯用固定的模式和思路去解决问题。
长此以往,思维只能停留在有限的区域内,无法前行。
要知道,世上只有没想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唯有跳出惯性思维的限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打破枷锁,走得更远更长。
2、拥有自己擅长的技能
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有28%的人因为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改写了命运。
另外72%的人,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没有找到适合的领域,最终一事无成。
杨澜当初创办阳光卫视,因不擅长商业运营模式,以失败告终。
最后她安心做回主持人,才重回事业高峰。
著名作家郑渊洁,早期他投稿的诗歌几乎都反响平平,后来他专注写童话,才成为家喻户晓的童话大王......
同样的时间,你花在不擅长的事情上,只会达到平庸的水平;
可如果你花在擅长的事情上,或许早已经成为了领域里的佼佼者。
人生海海,若想脱颖而出,不被生活淘汰,就必须得拥有自己擅长的技能。
只有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不可替代。
说到底,一技之长,才是安身立命的根基。
3、不断求新求变
董卿曾说:
“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
很多时候,限制我们人生发展的,不是当下的处境,而是对熟悉环境的依赖。
时刻保持空杯心态,从“新”出发,才能持续为自己赋能,为人生加持。
74岁的奶奶徐秀珍,在桂林阳朔月亮山景区卖水,但她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卖水的工作。
每次遇到外国游客,她总会热情上去交流,细心记下别人口中的每一个单词。
如果遇到听不懂的,就主动请教。
久而久之,徐奶奶的外语也越来越好,能张口说出11国语言,顺利成为了月亮山景区的导游。
生活从来不会遵从某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才是永恒的。
求新需要勇气,改变或许失败,但勇于改变,人生才有更多可能。
真正有所成就的人,从来不会安于现状,而是在主动求新求变中实现破局。
美国西部有一种叫“风滚草”的植物。
每当旱季来临,它都会从土里将根收起来,团成一团,随风滚动。
这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草,无论何时,它们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
面对时代的浪潮,我们也应如“风滚草”一样,调整好自己的姿态,直面环境。
正所谓,“唯适所变,适者生存”。
努力把自己修炼成“U盘型”人才,为“U盘化”生存储存能量,做好准备。
唯有如此,我们方能扛住命运的每一次“浪潮”,披荆斩棘,万丈光芒。
作者 | 白丁,来源:富书(ID:kolfrc)。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