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指点别人,不如叫醒自己

cjw123导航 2023-11-20 08:51:59 104 0条评论

《一句顶一万句》里说:

这世界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真正叫你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

确实。再有哲理的话,也很难让一个人彻底信服,该撞的南墙不会少,只有自己真正经历了、碰壁了,才是真正的醒悟。

况且,每个人生来自有定数,我们无法用自己的标准去干涉他人的生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那些真正智慧的人,多数都不愿意轻易指点别人,他们习惯于专注自己,保持自己的节奏。

01、不要去指点别人,因为别人不一定会听你的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曾经讲过一则小故事。

有一只很爱美的狐狸,走路的时候喜欢把尾巴翘起来,觉得很有气场。

很多同伴见了,都劝它赶紧把尾巴放下来,因为它们的尾巴是用来扫除身后脚印的,避免被猎人发现踪迹。

但狐狸不以为意,任凭前辈们怎么劝说,它都听不进去。

有一天,它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走在路上,被一个猎人跟踪上了。

猎人举枪射击,它吓得屁滚尿流,费了好大劲才逃走成功,但腿还是被打伤了。

自此以后,它再也不敢扬起尾巴,还时常警惕性地查看背后是否留有自己的脚印。

想起叔本华说的那句话:“想去改变别人,即便没有阻挠,那也是很困难的。”

因为能够真正让人心甘情愿接受教训的,只有教训本身。

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大三学生王威,突然提出退学的想法。

他觉得读书又苦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家玩游戏,反正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当时很多亲朋好友都联系他,目的就是劝说他完成学业。可他却无动于衷,坚持要去找工作。

此后几年里,他辗转于各种体力活,流水线工人、搬运工、客服,每天早七晚九,累得筋疲力尽却赚不到钱。

最后,王威只好灰溜溜回到老家送外卖,这才想起当年身边人的劝告,后悔莫及。

作家蒋勋说:

人总是要经历一些让他们深觉不安的、值得忏悔的或者后悔的事,才会回头想想自己的选择究竟如何。

是啊,我们常常想以“为你好”的想法去提醒别人,不仅换不来对方的感激,反而自己徒增许多烦恼。

相信人各有因果,允许身边人犯错,毕竟走过弯路、栽过跟头,才能在深刻的疼痛中真正顿悟。

管好自己,收起你无处安放的责任心,别把自己的手,伸进别人的生活里。

02、你的经验不一定对,你的认知未必高于别人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错误共识效应”,是指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想法的普遍性,总以为别人适合同样的选择。

但其实,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喜好规划也不一样。

如果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塞进别人的世界,往往会毁了他的世界。

电视剧《我的新时代》中,白菁和文静是相识多年的好姐妹。

文静离婚后,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做起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

白菁知道后,替好友感到不甘心。她觉得文静是师大毕业,颜才兼备,开出租车实在太埋没了。

于是,她建议文静换份教育行业的工作,说完急忙给她推荐人脉。

文静倒觉得开出租车很自由,便表示自己挺好的,很喜欢这份工作。

可白菁却固执己见:“你按我说的做吧,你是不是没有简历,我帮你写一份好了,你就准备面试吧。”

听到这里,受了一肚子气的文静再也忍不下去了,直怼道:“你能不能别这样!总以为自己说得才对,把你觉得正确的事强加给我。我完全不想换工作,你听懂了吗?”

所谓人之患,正因好为人师。就这样,两个人不欢而散,多年的感情也没了。

如莫言所说:

永远记住成年人最大的愚蠢是指点别人,你的经验,未必适合别人;

你的认知,不一定高于别人;你的角度,未必看得清别人。

莫言出名的时候,很多读者慕名前来,希望他能够分享一些读书方法和写作经验。

他直接拒绝了这个请求,并在自己的作品《杂谈读书》中回应了缘由:

第一,读书就如穿衣吃饭,各有各的方法,我的指导说不定会影响你们阅读。

第二,我的女儿正读初中,我从不去指点她的功课,因为时代变化,我的老方法说不定不适合她。

这段话,道出了大多数人忽视的现实:

不自觉以自身的认知去指点别人,却忘了时代变迁、所处位置不同,所需的经验知识也不一样。

若是一意孤行,只会把对方推向你的对立面,彼此关系渐行渐远。

但真正的高手,却深谙相处之道。

看似不近人情,实际上是恰到好处拿捏分寸。

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让双方在各自的领域尽情挥洒笔墨,提交自己满意的人生答卷。

03、与其指点别人,不如修正自己的道路

稻盛和夫说:“人这一生,不是向外诉求,而是向内生长。”

或许,我们可以用指点他人的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己,这样人生才会达到新的高度。

作家王慧玲是百万女性的精神偶像,但自己的母亲却没法理解她不生小孩的行为。

为了说服母亲,她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不仅收效甚微,内心也被摧残得七零八碎。

最后,她只能有意减少和家里人的联系,学会自我疗愈,像是大象挣脱脚上的铁链,终于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始大展拳脚。

人生在世,最清醒的活法,莫过于: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河走不通,我便架桥。

当你不再把人生的归属寄托在他人身上,生命里的诸多苦难,将无法成为你前行的阻碍。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做,可以试试这三点:

1、与人相处,保持分寸感

蔡康永说:“过于热情,不是一个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与人相处最好冷淡一点。”

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关系,往往容易崩盘。

因为有可能,你的过度介入会让人反感,你的好心提醒,在对方看来是多管闲事。

懂得点到为止,保持分寸感,才不至于“好为人师”。

知道什么话能讲,什么不能讲;什么事该做,什么不该做,关系才会更长久。

2、学会接受和欣赏差异

建筑师王澍曾说起自己刚毕业的经历。

那时,他自认为掌握着最前沿的建筑理念,要求大家都要按照他的设计思路来。

一旦有人提出异议,他都会强烈反对,导致项目严重推延。

直到有一次外出调研,他才发现,原来建筑风格真的没有统一的风格范式。

他恍然大悟,发出感慨:“世界是多样的,我也只是其中一样。”

从那以后,每次看到别人有一样的想法,他都会当成是学习的机会,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一个人最大的无知,就是无视世界的多样性,只认可自己的选择。

给自己一个看世界的机会,不要局限自己的一分三亩地。

当你年过半生,看得足够远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另一片星空也许更璀璨。

3、找准定位,深耕自己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最大的贵人,也是自己。

如果你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不断深耕自己。

当你有足够的见识,有开阔的眼界,你就能独立思考,信心满满地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对错,然后再做决定。

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见解,在纷繁的世界里静守己心,灵魂才能升华。

有个智者说:我们人这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小时候,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

长大后,发现改变不了世界,则想着去改变别人;

经历多了,终于明白:人能改变的,其实只有自己。

改变别人是一种内耗,改变自己却是一种成长。

或许一个人想要走得更高更远,就一定要学会专注自己的道路,莫要在别人的世界里乱晃。

学会在芸芸众生中,守住自己的小世界,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点个“赞”,与朋友共勉。

作者 | 鹿呦呦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