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生活的烦恼,大多是你自找的

cjw123导航 2024-03-07 08:41:25 199 0条评论

上个世纪90年代,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一地鸡毛》也是轰动一时,获得了多种文学奖,后来被改编成电影。

几乎每个人都能从小说中读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刘震云写的太真实了。特别是他对人受困在柴米油盐中的心理觉察。

而生存无非就是柴米油盐。

一辈子,如果活到一百岁,最多也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的柴米油盐。

《一地鸡毛》里的小林夫妇面对生活里的一地鸡毛,处处都是烦恼。

他们在社会的毒打中、各自的情绪连续爆发中,不得不学着所谓的“成熟”,渐渐地过成了温水煮青蛙的平常日子。

小说最后他们的生活看似越来越顺当了,但却让人觉得很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

小林的生活处处充满烦恼,即使事情最后得到了解决,紧接着又出现了新的烦恼。

小林意识到自己不会混,没本事,学着和别人一样,“成熟”起来,去符合世俗的要求,解决这些烦恼。但生活就真的顺当了吗?

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小林夫妇都是北京城里上过大学的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机关单位里工作。几年后在北京城里有了房,有了孩子。

这本该过上了人们认为的好日子了。但生活没有这么简单。

小林每天要六点起来,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

有时候排队一个多小时才能买到,有时候还不一定买得到。买完后放回家里,就得赶紧去单位。

这一次,他买到了豆腐,但因为急着赶公车上班,忘记了把豆腐放到冰箱里,晚上回来,豆腐已经馊了。

老婆回来,先是指责保姆,但保姆说小林没有交代她,并不买账。老婆只好对小林一顿破口大骂。

这一吵,相互之间就忍不住翻起旧账来。

成年人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件不想要的事情发生了,最好的态度是学会接纳。

接纳事情的发生,也接纳自己因为不满而产生的情绪。不将情绪投射在他人身上,就不会引发持续的关系冲突,让自己不开心,别人也不开心。

接纳不是容忍。容忍是将情绪压抑下去,是用讨好换来表面的和谐。时间长了,苦的还是自己。

直到抄水表的老头来了,两个人才停止争吵。

老头查完水表,说楼道里有人反映,有人晚上偷水,故意不把水龙头拧紧,但水表不会转动。

而偷水的人正是小林的老婆。小林和小林老婆马上掩饰,说他们家是绝对不会偷水的。

老头听了,说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大家偷没偷,就既往不咎了,以后注意不偷就行了。

就这样小林夫妇之间的争吵因这个老头的出现看似好像过去了。

老头走后,小林心里责备老婆偷了两桶水,值不了几个钱,但却让人知道了面子上怎么过得去。

等老婆孩子都睡了,又想着那还没有处理的馊豆腐,赶紧去处理了。

第二天一早,小林的老婆又把小林难住了。

这一回倒不是因为馊豆腐之类的事,而是因为老婆要让他帮忙想想调工作的事。

小林的老婆这回不是因为单位里人事关系的问题想调工作。

不久前因这事他们已经吃了口头,不知所措了。

老婆的工作单位离住的地方太远了,她每天上班下班花在挤公交的时间上都要四个多小时,这让她越来越忍受不了了。

换单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艰难程度有点让小林望而生畏。

小林劝老婆,让她凑合着干下去,北京还有比她路程更远的呢。

老婆火冒三丈,说小林自己没本事,就让她凑合。她非换单位不可,否则就不去上班,让小林一个人上班养活他们娘俩。

而且第二天,老婆果真没有去上班,把小林急坏了。

小林开动脑筋,想到了单位里的副局长和附近一个单位管人事的头头是同学。小林去找副局长,说了老婆的困难,请老领导帮忙。

那副局长人倒挺好,帮他写了一封信,又打了一个电话,让小林去找那个单位管人事的头头。

去了那个单位找到管人事的头头,他答应看看下边哪个单位缺人。

本来事情看着要成功了。可是小林老婆不放心,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又想到了那个单位里的处长是自己一个熟人的丈夫。两个人又去找了人家。

结果这一找反倒把事情搞砸了。

那个管人事的头头知道他们又找了处长帮忙,十分不爽,也拒绝帮忙了。

后来这事当然没有了结果。

这天早上,小林老婆又翻出这件事。两个人最后决定再去找那个管人事的头头,给人家送点礼。

他们提着一箱降价的饮料,到了那个领导家的的楼下遇到了他。没想到领导很客气地拒绝了。

两个人被气得直骂人。但也没有办法,谁让自己一开始不懂这里面的规矩,冒犯了人家呢?

换单位的事也就一直子在他们心里愁着,没有着落。

有一天,这件事因为小林老婆的单位在他们家那个方向增设了一条线路的班车而解决了。她就不用挤公交而减少了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不需要换单位了。

小林老婆得知后,兴高采烈地告诉小林。

小林也很高兴,没想到这件事这样就解决了。老婆说那是他没本事,事情最后是她自己解决的。

但过了几天,老婆又不开心了。她听说领导是因为有亲戚也住在这边,而新开了这条线路的班车,内心不满。

小林又劝她有班车总比没有好吧,管它因为什么原因开设的呢。

按道理确实如此,享受了方便就应该懂得感恩,管它是不是为了自己,因为自己确实没有那么重要。

孩子找幼儿园的事和换单位的事一样,一开始棘手又不顺,最后却顺利解决了。

孩子三岁了,他们打算把保姆辞掉,送孩子去幼儿园,这样就可以省下给保姆的工资。

了解了附近的幼儿园后,他们想送孩子去那个外单位的幼儿园,条件好一点,但需要关系才进得去,但他们都不认识里面的人。

想了办法找人也没有用。最后小林想送孩子去隔壁差一点的幼儿园,里面的老师,自己有熟人认识,要进去肯定没有问题。

小林老婆不同意,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上太差的幼儿园。

这时邻居家来人了,说是他们还有一个外单位幼儿园的名额可以给小林家。

小林当然很高兴。这事情简直从天而降。

可是高兴不久,老婆又发现了事情没有那么好。

邻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哭闹,想让他们家孩子也在那,两个孩子之前经常玩在一块,这样在学校有了伴,就容易适应了。

夫妇俩这下子怒火中烧,觉得被利用了,对邻居家的感激之情也降下来了。

小林晚上第一次留下了泪,还扇了自己一耳光,骂自己怎么这么没本事,不会混。

这就有些自找烦恼了。无论怎样,孩子进了这个自己想方设法也进不去的幼儿园,理当感激邻居。

而且就算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孩子陪读,才给他们名额,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邻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已。

有时候烦恼正是因为自己把事情往坏处想,宁愿陷在情绪的内耗里,而不愿接受事实。

秋天来了。他们的一大烦恼也来了。

这烦恼不同于孩子、豆腐、换单位的事情,而是和大白菜有关。

因为买大白菜有补贴,很便宜,每年他都要排队买很多回去。排队时老担心轮到自己已经卖完了。

可是买回去的大白菜,天天要晾晒,翻动,晚上要收起来,累得很。一开始还舍不得吃,最后只剩下一棵棵的小棍棍,吃起来味道也不好。

每到第二年春天,夫妇俩面对着一堆小棍棍发誓,等秋天来了再不买大白菜。

可是一到秋天,看着一堆堆白菜那么便宜,还有政府补贴,别人家一车一车推,自己不买又感到吃亏。

小林受够了这种矛盾焦虑的心理折磨,今年秋天,小林下定决心,坚决不买大白菜。可是坚持了三天,他又加入了买冬贮大白菜的队伍里。

原因是单位可以报销,夫妇俩两个单位加起来一共可以报销五百斤。他们觉得不买白不买,当然不是自己意志不坚定。

买回来,小林想到要伺候它们,心情不好。

内心却还觉得这麻烦是报销引起的,而不是自己引起的。

可是不想要这个麻烦,却因为受不住报销的诱惑不得不承受这个麻烦,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引起的,将责任推给外在原因,非但不能结束麻烦,只是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而已。

受同学小李白所托,小林下班后在街上卖起来了鸭子。

一开始小林很害怕,觉得这事很没有面子。小李白劝他要挣钱就不要面子。

卖了几天,小林觉得觉得挺不错,也不耽误上班,小李白每天给他二十元。可惜小李白只让他干十天。

第九天,小林卖鸭子时遇到了办公室的处长。处长见到他眼睛瞪得很圆,他感到很不好意思。

第二天处长找他谈话。小林做好了准备,想好了要怎么应付领导。

他已经不觉得自己卖鸭子有什么不好。但他学到了什么是“成熟”,和领导说话,不能说实话。

“在单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来假亦真,说假话者升官发财,说真话倒霉受罚。”

他在处长面前解释自己卖鸭子的事说自己恰好在卖鸭子的同学那玩,试了试卖鸭子,碰到了领导,自己没有真的在卖鸭子。

领导就让他以后别这么玩了,要维持国家干部的形象。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查水表的老头来找小林。这一次他不是来查水表,而是有事找小林帮忙。

这事是老头老家的县领导委托的,有一个他们县的批文被压在小林单位里,一直没有下来。

老头问小林这事好办吗?

小林这会子也不像以前,实话实说,而且满口答应。“能帮忙先说不帮忙,好办先说不好办。这才是成熟。”

这事本来也不难,但小林对老头说,这事不好办呐。里面怎么怎么不容易之类的。

老头表示理解其中的难处,让小林得帮帮忙。

老头最后留下一个微波炉走了。

一开始小林觉得帮个批文,收个微波炉,不太合适。

但老婆用起了微波炉,烤白薯、烤鸡之类的,小林吃得很高兴。

小林心想,“看来改变生活不是没有可能,只要加入其中就行了。”

加入其中,学会混,就是逐渐失去真实的自己,完全符合世俗的规则行事,放弃自己的思考,这样可以更容易得到生活所需。

三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因为就自己没给老师送礼,害怕去上学。

夫妇俩知道了后,找遍了北京城里,终于买到了其他家长给老师送的炭火,送给老师。孩子这才开开心心地去上学。

送完礼,一家人的情绪也好起来。

小林那晚喝了啤酒,对老婆说:“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蛮舒服。”

小林明白的道理,其实只是被世俗的规则同化了。

小林夫妇的生活应该会一直这么过下去。表面上是烦恼越来越少了,越来越顺当,物质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但更深处是心灵变得越来越麻木。

小林已经学会了不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善心也渐渐失去。

他喜欢看世界杯足球。那一次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终于来了。转播在半夜,他本来心情好,想熬夜看场世界杯,却被老婆一顿大骂,说他明天要拉蜂窝煤,看什么世界杯。

他也就作罢。

第二天单位的一个年轻同事问他世界杯的事,他很恼怒地回应人家,说自己从来不看世界杯。倒把同事吓倒了。

他小学的老师因病去世了,老师的儿子写信给他,告诉他这件事。

那个老师是他的恩人,他小时候贪玩掉进冰窟窿里,老师把他救起来后,不但没有责备他,还将自己的棉袄给他披上。

他一直记着这件事,对老师充满感激。看到信后,他伤心了一天,但回到家里,面对着一堆大白菜,他就把老师的事放一边了。

“死的已经死了,再想也没用,活着的还是先考虑大白菜为好。”

不是不要考虑大白菜,生活中柴米油盐的事情自然需要去处理好。

但以考虑大白菜为借口,丢失人的本心,可能终有一天变成了麻木的“空心人”,才会发现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柴米油盐的烦恼,人人都有,看到了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去接纳自己,和自己和解,很多烦恼也就消失了。

而顺从外界,随波逐流,换来一部分烦恼的表面解决,却迷失了自己,不敢做真实的自己,或许是人性最大的悲哀。

作者 | 临渔,来源:玩你自己(ID:Gosoul624)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