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逃避的人生,注定是场悲剧

cjw123导航 2022-10-06 09:30:44 191 0条评论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

他们拒绝交际,总是独来独往;他们高度敏感,对他人评价超乎常人的在意;他们畏畏缩缩,却又十分渴望被接纳。

和他们恋爱,会感觉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猜不透他们的心思,让人抓狂。

在心理学上,这种性格被称为“回避型人格”。

极度缺乏的安全感,让他们像被触碰的含羞草,把自己“藏”起来,用回避应对一切。

他们一边渴望被认可,一边害怕被拒绝、害怕负面评价,所以总是退缩不前。

殊不知,一味的逃避,只会让自己在内耗中痛苦,人生注定是场悲剧。

01、回避型人格,正在拖垮你

作家老杨的猫头鹰说:“快活的人生不是用逃避的方式来忘记眼前的苟且,而是用死磕的方式去直面问题。”

习惯性回避,只会裹住你前行的脚步,成为人生的阻碍。

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男主1900,一生都在回避自己无法面对的恐惧。

1900一出生就被遗弃在游轮上,游轮便是他的归宿。

他从来往的船客口中,了解游船以外的世界;他偷偷打电话给陆地上的人,了解陆地生活。

他对陆地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他却从来不敢踏上陆地一步。

有一次,他抵不住对陆地的渴望,决定下船,然而当他看到林林耸立的高楼,道路错综的城市时,他退缩了。

因为无法战胜内心对未知生活的恐惧,他转身回到了船里,并决定此生再也不下船。

多年后,游轮废弃,即将销毁,他的朋友力劝他下船,开启新的生活。

他回绝说:“我出生在这艘船上,梦想的范围在船头和船尾之间,我只学会了这样生活,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它是一段我不知道怎样演奏的音乐。”

故事的最后,1900和游轮一起消亡在了海面上,他宁愿选择死亡,也要回避内心的恐惧。

听过一句话:“回避的方式存在,无力面对、无法解决,不能把自己供养给真实而丰盛的生命。”

诚然如此,成就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他直面九九八十一难的勇气。

同样的,真正使人蜕变的,不是生活的磨难,而是直面磨难的勇气。

不断回避,成本只会越来越高,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终将拖垮生活;唯有直面风雨,才能消除弊端,获得成长。

回避看似舒服一时,实则艰难一世。

你现有的逃避,多年后会成为你难以救赎的过往。

02、习惯逃避的人生,注定是场悲剧

在《如何拥抱一只刺猬》一书中有一则故事:

一场同事聚会,让回避型人格的刘宇和王伊相爱了。

恋爱时,刘宇很想与王伊亲近,可一旦俩人关系亲密一点,他就会很不舒服,进而不由自主地远离王伊。

婚后,刘宇的内心更加矛盾,他渴望爱情,也希望给予妻子依靠,但每一次妻子靠近时,他便忍不住逃离。

妻子需要他时,他只会冷漠地指责:“这点小事都处理不了。”

为了减少和妻子的相处,刘宇经常故意晚回家;面对婆媳矛盾,他感到十分恐惧,选择摔门而去。

他和妻子总是为琐事争吵不休。

刘宇觉得只要自己不去理会这些矛盾,矛盾就会消失。

就这样,他们的感情,在刘宇的回避下,变得满目疮痍,偏离了航向。

不得不说,真正导致他们夫妻关系破裂的,不是争吵,也不是婆媳矛盾,而是刘宇的回避。

和回避型人格相处,常常让人感到压抑、疑惑,甚至疲惫。

他们总是通过冷漠和逃离来避免伤害,这样不仅不能改变现状,反而还会葬送自己的幸福。

正如网友所说:“只有不回避痛苦和迷茫的人,才有资格去谈乐观与坚定。”

确实如此,我们无法预知命运,但要想未来可期,唯有直面问题,主动出击。

解决难题的办法有很多种,停在原地挣扎,是最无用的一种。

俗话说:“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

在生活中,我们唯一要逃避的,就是逃避本身。

回避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问题越积越复杂,最终侵蚀生活。

习惯逃避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03、回避只会加深烦恼,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有句话这样讲:“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回避只会加深烦恼,唯有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人生,最重要的是跨出第一步,只有跨出第一步,才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拒绝做回避型人格的人,是开启新生活的第一步,以下是几点改变的建议:

(1) 学会去共情

回避型人格因为恐惧,会习惯性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因此也很难体会别人的情感需求。

走出回避型人格,首先要学会共情他人。

所以,不妨试着:

去关注、接纳他人的情绪,只有看得见别人的情绪,才能真正共情;

去聆听和解读对方的倾诉,想想怎样才能安慰对方;

给予肯定,共情需要做到:肯定对方产生某种情绪的理由。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虽然无法感同身受,却是互通的,共情的关键就是关注对方的情绪,并给予理解和关心。

(2)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价值感很低,低到对外界的夸奖都会怀疑,是回避型人格的特征之一。

而看清自我,了解并接纳自己的优缺点,是改变的第二步。

拿破仑·希尔提供了一个自我暗示的公式,即不断告诉自己:“在每一天,在我的生命里,我都有进步。”

面对表扬,坦然接受,告诉自己:“我是值得被赞许的。”

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暗示自己:“我可以做到,勇敢去接受挑战吧。”

长期以往,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下,一个人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从容。

(3) 弱化自己的负面感受

高度敏感会使回避型人格过度保护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爱和批评,他们会将批评扩大化,并沉浸在自卑和恐惧中。

其实,那些“杞人忧天”的想法,未必是事实。

他人的批评,只是揭示了一个人的局限性,并不能定性一个人。

每一次忍不住多想时,告诉自己事情都有两面性,而人是在错误中成长的。

同时多向朋友倾诉,释放心理压力,倾诉的过程也是在理清思路,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千万不要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否则这些负面感受会给你逃避一切的借口。

(4) 放弃逃避方能产生积极的信念

爱迪生说:“在你停止尝试的当儿,那就是你完全失败的时候。”

逃避的人,总是不敢尝试,越是害怕,越是没有勇气面对。 

然而,只有放弃逃避,方能产生积极的信念。

生活中,不妨了解一下,自己逃避的是什么?它真的难以面对吗?

一个人一旦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往往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勇往直前,克服难题,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善与恶。

04

回避像一剂毒药,渗透进生活的角角落落,或潜伏、或爆发,终会以某种方式拖垮你,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

恰如网上这句话:“命运可以任你逃避一时,却不会让你逃避一世。该面对的不要逃避,该放弃的不要执迷。”

生而为人,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也无法左右生长环境,但可以决定如何成长。

人无完人,与其回避自己的人格障碍,不如接纳它,让它成为你蜕变人生的一块垫脚石。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回避是沉默的影子,唯有直面,才能解决。

往后余生,愿我们能和自己的“回避型人格”自洽,将一路所见所遇,化作成长的养分动力。

作者 | 浅居,执笔人间,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凡地溃败!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