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李娟的《冬牧场》才发现:所有生活,都有另一种选择

cjw123导航 2024-09-04 08:01:08 14 0条评论

傍晚时分,室外越来越冷,在室内,一个妇人穿着厚重的衣服,正在准备晚餐。

趁着休息的空当,她一次次爬上屋外的沙丘眺望远方,等待着牧羊人的归来。

直到远处有身影涌动,她立即出门,拔起沙丘上的长鞭奔向羊群。

妇人负责将羊群赶进羊圈,满身冰霜的牧羊人则先行回家,缓和一下冻僵的身体。

等所有人聚齐,一家人便开始共进晚餐。

他们住的屋子虽狭小逼仄,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微笑,这温馨的情境,似乎早已将一天的疲惫和寒冷挡在了屋外。

这就是纪实散文《冬牧场》里牧羊人居麻一家的生活日常。

作者李娟从居麻一家的饮食起居出发,真实还原了在最艰难的冬季,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牧民积极生活的情景。

从书中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故事中,你会发现:

其实所有生活,都有另一种选择。

01、环境由我,将就不如讲究

每年冬季,新疆阿勒泰地区乌伦古河以南的辽阔戈壁,就成了哈萨克牧民赖以生存的冬牧场。

作家李娟想记录牧民在冬牧场里的生活情况,于是决定前往体验。

经过一番打听,只有懂汉语的居麻一家合适且愿意带她同行。

如愿启程后,李娟被安排和居麻19岁的女儿加玛一组,两人主要负责烧水煮茶搭帐篷。

在搭简易帐篷时,李娟觉得这只是临时住所,没有必要精心布置,所以帐篷里的物品摆放得随意且杂乱。

但是加玛却不同,她每次都会认真地收拾一番,似乎眼前的帐篷并非临时住所,而是永远的家。

她把所有被褥叠得整整齐齐,并按生活习惯摆好食物和厨具,甚至还给碗筷垫上四四方方的干净塑料袋。

当李娟溜达一圈回来,看到之前简陋的帐篷变得如此温馨,一路颠簸劳累所受的苦,顿时缓解了大半。

就这样,经过三天的帐篷生活,一行人终于到达冬牧场的居所,当地人称之为“地窝子”。

这地窝子呈现出一片破败的景象:通道被堵,墙壁坍塌,门窗破烂不堪,完全无法住人。

这种情形对于李娟而言,简直就是穷途末路,但在居麻眼里不过是小事一桩。

居麻仅仅用了两天时间,便把地窝子修整完善,与此同时,加玛也没闲着,她用纸张装饰了地窝子里羊粪垒的那面墙,并在其他地方挂上壁毯,铺好花毡,还给所有家什披上绣了花的盖头 ,以保持同一风格。

不仅如此,加玛每天都会花时间把家外的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

看到初见时破烂不堪的家变成全新的样子,连室外都一尘不染,李娟这样感叹道:

“哪怕生活在如此局促的地坑中,生活也绝不能马虎。”

的确,用心生活的人总是积极地改变周遭环境,不为别人,而为自己。

正如亦舒所说:

活着真的要有活着的样子,衣服头面得四四整整,家居需洁净,工作要做好,不是为闲人,而是为自己。

我们都知道要为自己而活,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为自己活?

不正是用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一切吗?

一日三餐四季,都认真地度过,多几分讲究,少一点将就,就是给自己交的最佳答卷。

02、心情由我,低落不如快乐

在冬牧期间,发生了一件令李娟印象深刻的事情。

居麻想卖掉一匹马去买辆二手车,他为此等了很多天,才等来收牲口的车。

看到牲口车驶过,他赶紧前去拦截,并把车上的人领回家。

当晚居麻的妻子煮了一大锅羊肉和麦子粥待客,大家边吃边聊、相谈甚欢。

面对这群博闻且健谈的客人,居麻感到非常兴奋,他侃侃而谈,直到深夜还意犹未尽。

第二天吃过早茶,司机发现车头被冻住、无法发动,便向居麻求助。

一家人又热心地帮着给车头升温,忙活了好一阵终于把汽车发动起来。

临行前,老板才开始和居麻进行马匹交易。

没想到,两个人因为一百元的差价一直无法谈拢,且双方都不愿意妥协,导致交易失败,最后老板不耐烦地坐车离开了。

如此殷勤相待却落得一场空,彼时居麻心情十分低落,看着远去的汽车沉默不语。

哈萨克人向来重情义轻利益,对于长期生活在荒野的牧民来说,更是如此。

生活礼数应该重于利益,况且都坐到一起了,举座畅谈的快乐永远高于一切。

想到这层,居麻心情随即转好,他主动打破沉默,笑着对李娟说:“没事的,今年卖不掉明年再卖也是一样的”。

说完便又出去放羊了,晚上回来,一如常日,早已将白天发生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

其实现实常常如此,总有意外不期而至,搅得生活一地鸡毛。

认真编辑的项目文件,被人误删无法找回,是长吁短叹还是平复心情重新开始?

谈好的客户即将签约,却半路被同行低价撬走,是怨天尤人还是调整状态寻找新客户?

去外地办事,受交通影响而滞留,是唉声叹气还是坦然面对?

诸如此类,我们又该以何种心情去面对它?

其实前人早已给出了答案。

英国有句谚语这样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会脱离我们的掌控,既然已经不可挽回,就不要再为其伤脑筋了。

要明白,世间三千事,烦恼在人心,与其低落消沉不如微笑以对。

03、生活由我,低头不如抬头

面对格子间里的机械性工作,你是否也曾对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心生向往?

真实的牧区生活就真的如我们所想的那样美好吗?李娟在书中早已告知了答案。

冬牧场的气温常常低于零下35℃,风沙肆虐,干涸贫瘠。

而想要在这种条件恶劣的地方生活,每个人都要十分努力地干活。

在家的妇人每天都需要合力完成清理牛棚羊圈,背雪,打馕等事情。

这些琐碎的工作基本上得从早忙到晚,一刻也不停歇。

那些外出的牧羊人更加辛苦,每天穿着厚重的衣服,十点左右从家里出发,赶着羊群在沙漠里四处走动,寻找可供羊群啃食的草地。

自己则不吃不喝,一直要等到天快黑透了才能把羊群赶回来。

晚上是一家人难得的休闲时刻,大家就着昏黄的太阳能灯:加玛绣花,居麻为大家朗读旧报纸,嫂子捻毛线,李娟则看书做笔记。

尽管居住的房子漏风漏雪还漏沙,吃的食物也只能勉强果腹,但从来没有人抱怨过一句,每个人都还用自己的方式给单调的生活增添色彩。

居麻看到小牛把李娟掉地上的手机成功啃咬开机,幽默地对大家说:“小牛想妈妈了,想给妈妈打电话了。”

向来不苟言笑的嫂子,在兴起时,会突然一把搂过居麻亲一口,常常惹得居麻一脸懵。

加玛每天早上一醒来,就淘气地钻进爸爸妈妈的热被窝撒娇,直到把同样喜欢赖床的居麻拱起来后,才恋恋不舍地起床。

当李娟面前不断上演着这些温馨的故事时,她一度觉得自己生活的地方不是沙漠而是物质丰富的绿洲。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的苦和难从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因此有人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逢人便自揭伤疤,最后郁郁而终;

也有人勇敢地跟苦难叫板,选择逆流而上,努力地从夹缝向上生长。

居麻一家无疑是后者,既然无法改变环境,那就在苦中找乐,努力把艰苦的日子过得诗意盈然。

回头看看身边那些乐观的人吧,即使生活得不尽如意,依然抬头挺胸,笑对生活。

因为他们知道,日子再难,只要不垂头丧气,就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2010年末,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进入沙漠深处的冬牧场,在那里生活了一整个冬天。

在两年后,那些隐藏在大地褶皱里的动人故事,随着《冬牧场》一书的问世而被世人所知。

在书中,李娟写下这样一句话: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在我看来,这份希望正是当地人从一次次积极向上的选择中得来的。

环境再差,也不将就,以积极的行动去改善居所,周围处处都有小确幸;

心情再糟,也别低落,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得失,放下是为了更好前行;

生活再难,也要抬头,以高昂的姿态去迎接风雨,苦难终会幻化成幸福。

你若读懂了《冬牧场》,就会明白,生活早就给了我们另外一种选择的权利。

作者 | 文子,以我手写我心,留住最真的。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