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听过无数句忠告,来自亲人、老师、同事、朋友,他们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一些深有感触的生活法则,希望我们能少走弯路。
他们说: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是免费的;越是亲密的人,越容易被忽略;耐心是一种美德;再好的婚姻都有500次想掐死对方……
然而世界上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一切都会变。
我们会长大、会思考,会反思那些耳熟能详的话真的正确吗?适合自己吗?
成年人真正独立的开始,就是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去质疑那些看似正确而权威的观点。
在《破茧法则》一书中,作者理查德·泰普勒就对人们惯有的人生法则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与拆解,揭示出隐藏在生活中需要颠覆的原则与有待打破的信条。
每一个能主宰自己生活的人,都能打破常规,有一套自己的人生法则。
01、“朋友可以选,家人没得选”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吧?
从字面上看,我们当然不能选择和谁做一家人。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和谁做朋友。
而这样的论述背后往往是一个劣迹斑斑的原生家庭,那里有自私愚昧的父母、什么都要和你争的兄弟姐妹。
长大以后,你急于逃离这样的家庭,去结实真正的朋友、建立自己的小家庭。
每当你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你就会回想去童年父母是怎样伤害自己的。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的是,父母亲人、兄弟姐妹是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人。
他们了解我们真正的喜好、我们难为情的、不为外人所知的、恨不得自己都忘掉的那部分记忆。
所以,当我们需要朋友的时候,他们就在那里,血肉亲情强于一切,亲人之间的吵闹也是我们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无法友好相处,不如试着打破这种模式。
错不在任何人,没有一种家庭关系是完美的,我们都在成长。
最好的亲情关系,是手足,也是一生挚友。
02、“仅此一次,无伤大雅”
每到春节聚在一起,孩子们就得到了一年中最宽松自由的空间。
平时不能做的事,“大过年的,只做一次也没关系”,然而成年人很多改不掉的恶习,都是从“仅此一次,无伤大雅”开始的。
理查德·泰普勒记得自己第一次抽烟时只有6岁,母亲常常让孩子用厨房的燃气灶帮她点燃香烟,一次,理查德点燃之后忍不住就抽了一口。
8岁时,他开始从母亲那里偷香烟。10岁时,他向母亲借钱给自己买烟抽。
第一口烟、第一杯酒、第一个甜甜圈、第一局游戏……这些令人上瘾的东西,一旦开始就很难戒掉了。
每个努力戒掉游戏瘾的人都体会过:今天只玩一局,绝不多玩。
然而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手来。
哪怕只有一次的屈服,也会让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迅速瓦解。最容易戒掉恶习的办法,就是不要染上恶习。
从烟、酒、游戏、零食,到拖延、迟到等等,假如你发现人们对迟到5分钟的你很宽容,你可能就不再努力做到守时。不知不觉地,你会让别人等你10分钟、15分钟。
养成好习惯的秘诀,就是别迈出坏习惯的第一步。
03、“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有人说,这是个以貌取人时代,名牌是最好的名片,你身上的每一个logo都在向人展示你是谁。
的确,豪宅、跑车、华服、精美的家具,人们就是通过这些东西才看出来你过得很好的,至少浅薄的人是这样想的。
他们会从原始的、外在的方面来衡量别人的成功,就像最近在网络上备受追捧的“万柳少爷”,他只需透露自己所在的位置,不经意露出家里的装饰品,就可以获得无数网友的追捧,甚至有人写出千字情书。
如果说这样就是成功,那你在乎这种成功吗?
凡是容易赢得的追捧,也是很容易失去的。
一个人吹捧什么,就表明自己期待什么。会因为你穿什么衣服来判定你是什么样的人,透露出的是他对衣服的在乎,而不是对你。
不必为了东西本身去买它,也别为了给别人看而买,一旦你开始按照别人的标准而活,你就会发现自己赚再多钱都不会开心。
特蕾莎修女一无所有,甘地的形象也并不浮华,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敬仰他们。
令别人记忆深刻的是你的人格,而不是你的身外之物。
0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通常情况下,我们愿意和年纪相仿、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同这样的人交朋友很轻松,但也很平淡。
不妨打破常规,把时间花在和你差异大的人身上,或许你会发现,这才是交友的意义。
你们有不同的年龄、个性、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秉持着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你们的交往不仅仅是共同点的交集,更是不同世界的碰撞。
来自底层社会的70岁的老人可以和20岁的都市少年打交道;30岁的可以做50岁人的上司;拥有最高学历的人同16岁辍学、没两门考试成绩能看的人一起闲逛……
这些搭配非常开放,也特别有趣。
你接触的人越多,就越能了解别人,也能把自己的人生活得更通透。你会发现每个地方的人在本质上都一样,如果你去寻找,你会在不寻常的地方找到朋友。
你的朋友不一定非得像你,不要回避不同于自己的人,看似不可能结交的两个人往往能成就最深厚的友情。
05、“了解自己需要什么”
斯蒂芬·茨威格曾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我们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也常常发问:这是我真正喜欢的吗?是我的使命吗?
如果一个人很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那么他很厉害,这种能力很了不起。
如果不是,你在选择上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和什么样的人交往的时候感动、困惑、纠结,那么没关系,你很正常。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路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二十出头的时候,人们都是随波逐流的,重要的是不要停下脚步。
哪怕现在的工作并不喜欢,也好过身无长物、虚度光阴。绝大多数在大学毕业前后不了解自己要什么的人,在几年后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
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必惊慌,不必给自己压力,你可以先做一份工作,慢慢来,同时坚持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新路。
保持警觉,乐于尝试,你终会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所谓审视,就是质疑和思考。
“别人都说”,就一定是对的吗?
对他有用,对你就一定有用吗?
无论18岁还是80岁,我们都可以学会质疑、独立思考,找到真正适用于自己的人生法则。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