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别人的情绪负责,是你的顶级自律

cjw123导航 2022-11-11 09:16:12 443 0条评论

美国生物学家爱尔玛,做过一个很著名的“情绪实验”。

他把人生气、抱怨、难过时呼出的气收集起来,注入水中。

然后把其注射进实验用的小白鼠体内,它竟然很快没了呼吸。

负面情绪就像“病毒”一样会传染,它不仅影响本人的状态,还能改变周围人的心情磁场。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朋友向你诉苦,你听完反倒比他更难过;同事间发生摩擦,你很容易因此寝食难安;遇见不讲理的烂人,怎么也咽不下心里的火。

就像心理咨询师丛非从说的:

总有这么一种人,想拯救别人的难过,消除别人的愤怒,这些想不开的人,会把自己搞得特别累。

太在意别人的情绪,是种社交内耗。

与其在别人的情绪里患得患失,不如专注自己的日子。

01、远离黑洞体:不被别人的负能量感染

知名创业导师Darius Foroux,讲过一个故事。

他有位朋友,是一家企业的高管,在他带领下,公司业绩一路领先,连续5年出色地完成了增长。

然而,到第6年销售业绩忽然急转直下。

而这一巨变与市场毫无关系,全因公司招来的一个新人。

这个新人履历光鲜,也有不错的工作能力,可就一点不好——喜欢抱怨和吐槽,可以说负能量爆棚。

他看不上现行的工作制度,埋怨领导分工不明,抱怨客户毛病太多……久而久之,也影响到了其他人。

曾经热情洋溢的销售团队,渐渐变得压抑颓废。

Foroux的朋友决定解雇他,但团队却再也难有从前的活力。

富兰克林曾说:“一颗烂苹果,足以弄坏一筐苹果。”

遗憾的是,生活中,这种“烂苹果”不在少数:

你本想用功考研,结果室友说阶层早固化了,好工作哪轮到你,于是你放下书本,开始一起组队打游戏;

你本想踏实工作,结果前辈说好职位都留给关系户了,于是你开始和他一样混日子,白白蹉跎时间;

你本来对婚姻充满希冀,结果一些过来人向你哭诉抱怨,于是你开始犹豫不前,错过了机会……

发现没?这些喜欢抱怨、满身戾气的人,从来不会告诉你生活的好,只会把你拉入和他们一样的泥潭。

《圈层突围》里提到过一个“黑洞人”的概念。

意思是,生活中有一类人,像黑洞一样,能用负能量把周围的人吸纳进来。

一旦离得太近,我们便不自觉地颓废堕落。

与之相反,生活里还有一类人,自带发光体质,充满正能量,永远像小太阳般热情洋溢。

你想生活里乌烟瘴气还是鸟语花香,全在你如何选择。

与满身负能量的人深交,无异于慢性中毒;跟乐观快乐的人相处,才是对身心的滋养。

02、避开垃圾人:不跟别人的愤怒纠缠

微博上,曾有网友谈起过一件伤心事。

他说,父亲很热心,爱打抱不平。

一天, 老头亲眼看见一个年轻人把车停在消防通道上,就上前理论。

没想到话没说几句,年轻人就破口大骂,老爷子也不甘示弱,拉着小伙子让大家评理。

结果小伙一把挣脱,吼道:“再啰嗦,老子打得你满地找牙!”

最后,父亲虽然在众人劝说下回了家,可一口气憋在心里无法释怀,竟在两天后中风了。

作家张涔汐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我们应该学会的不仅仅是远离垃圾人,而是要学会如何避免把对方逼成一个垃圾人,把冲突和矛盾扼杀在摇篮里,这才是一门学问。”

生活中,有很多纷争原本可以避免,但遇到烂人时,我们总忍不住理论一番。

结果,没改变别人,还把自己搭了进去:

碰见不讲理的人,忍不住在公共场合与其争执,耽误了事,丢了体面;

为一点不同的意见,与同事争得面红耳赤,不管谁对谁错,都让领导失望至极。

烂人和烂事就像一个泥坑,你往里踩得越深,就陷得越深。

看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很受启发。

一个独木桥上面,一只红羊和一只黑羊相遇,硬碰硬的话,很可能同时坠崖。

那么到底是谁让呢?

如果两只羊的情况一样,任何人都很难作出选择。

但把这两只羊的信息稍微一改,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假设黑羊得了绝症,活不过一个星期,而红羊中了大奖,好日子还在后头,那肯定是红羊让路,因为它更幸福。

也就是说,如果同时坠入深渊,红羊“更亏”,损失更大。

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诞生了——幸福让,谁幸福谁让路。

就像林肯说的:

“与其跟一只狗争路走,不如让它先走一步。因为打败一只狗并不光荣,但被狗咬到一口却很倒霉。”

遇事不纠结,遇人不纠缠,是自我保护,也是自我成全。

不与愤怒的人硬碰硬,展现的不是胆怯,而是一个人不被情绪裹挟的定力。

03、摆脱讨好型人格:不用别人的评价惩罚自己

哲学家萨特,写过一个名为《禁闭》的剧本。

说是三个被囚禁起来的人,等着下地狱。等待过程中,他们开始互相评价,指责诋毁。

渐渐地,三人都因别人的评价产生自我怀疑,痛苦不堪。

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后,他们忽然意识到:不用下地狱了,自己已经身在地狱。

这就是萨特著名的“他人即地狱”理论。

这世上,真正击垮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太敏感的自己。

为了别人一句表扬而委曲求全,害怕别人生气而甘愿吃亏;

见同事眉开眼笑,你如释重负;见家人眉头紧锁,就自我检讨;

活得紧张兮兮,生怕别人说自己一点不好。

久而久之,精神上的重压像西西弗斯的石头,总能在一瞬间让我们前功尽弃。

朋友初入职场之时,父母反复叮嘱他要搞好同事关系,别惹得领导不高兴。

他谨记在心,实习时处处陪小心,替领导拿个快递,帮张姐做个报表,主动留下来加班。

上班时,别人一说话他就紧张,下班后,最怕漏接单位电话。

可结果是,杂活越干越多,工作毫无亮点。

领导不待见,同事不珍惜,最后连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半年后,他看明白了:一个人不可能取悦所有人。

朋友开始改变,不再到处乱窜巴结人,而是培养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好。

起初,的确得罪了不少人,但大家见他态度坚决,反而客气了不少。

很赞同《被讨厌的勇气》中的一句话: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每一次讨好都在杀死自我。”

费力讨好的关系,不能长久;小心维系的感情,一碰就碎。

众口难调,不如不调,生活本就不易,又何必看别人脸色。

走在自己的心路上,远好过活在别人的目光里。

04、惜命最好的方式:拒绝社交内耗

Facebook曾对69万名用户,分别持续推送积极内容与沮丧内容。

随后,他们跟踪用户的反映,发现大部分受试者都会被“情绪传染”。

被推送了快乐内容的用户,发布的图文也带有积极的情绪;而接收到沮丧内容的用户,则呈现出明显的消极悲观。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屏蔽外界的情绪,专注走好自己的路。

作家李尚龙,在书里分享过一段经历。

当年来北京打拼,他和很多北漂一样迷茫无助。

事业上一连几年没有突破,周围全是落魄的“失意者”,苦闷像流感一样肆虐。

但朋友中有个人却与众不同,他出身农村,起点比大伙都低,却每天乐呵呵。

这位朋友从不唉声叹气,他攒钱给自己买了部相机,没事就走街串巷拍街景。

几年后,有人放弃北漂回了老家,有人仍在抱怨中苟延残喘。

而这位朋友却凭借一副摄影作品获得30万奖金,之后开始创业。

起初,李尚龙觉得是他运气好,后来他想明白了:

是这位朋友的乐观、通透还有清醒帮他实现了逆袭。

很喜欢冯仑的一句话: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我们要如同向日葵,跟着太阳走,沐浴阳光绽放花蕊,而不是对着阴晴不定的月亮伤春悲秋。

人活一世,各有各的缘法,悲欢不相通,苦乐不相融。

日子是你自己的,与旁人无关。

生活的意义,不是为别人的情绪找出口,而是为自己的生活找出路。

说到底,我们是为自己而活,也要为自己负责。

点个「赞」,愿你不为外界所累,活得独立、自由、清醒。

作者 | 瑾山月,来源:樊登读书(ID: readingclub_btfx)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