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这三个方法,比夸奖管用多了

cjw123导航 2022-11-21 09:11:25 202 0条评论

前阵子看到一个网络热词,叫做「普通且自信」,在社交语境中,这个词语一般用作“贬义”。

然而,如果从教育的角度看待这个词语,我们会发现,“普通且自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生活中,不够自信,是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难跨过去的一道坎,包括不少家长在内,也饱受自卑之苦:

害怕看别人的眼睛,从来不或者很少拒绝别人;

害怕别人的眼光但又渴望被所有人喜欢;

放大别人的优点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自卑的孩子常常认为:只有优秀的人才有资格自信。

其实,人人虽然生而普通,但每个人却又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创造物。

大可不必在不自信的漩涡里沉沦。

一个普通的孩子能拥有自信,没有什么不好。

只不过,自信并非与生俱来。在培养孩子自信这条路上,父母能做的还有很多。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想要养一个自信的孩子,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01、努力爱那个难带的孩子,这是孩子自信的起点

被好好爱着的人,更容易获得自信。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那些真正自信的人很少是孤独的,身边往往围绕着一些可以依赖的亲人或朋友。

因为人需要有归属感,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人际关系来建立身份认同、定义自己。

在孩子生命的前几年里,这个人就是父母。

从出生那天起,他就依赖着父母生活,在与父母的互动之中感受着毫无保留的爱与关注,自尊的种子渐渐发芽。

如果孩子没能在童年的情感环境中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也就更容易自卑起来。

因为一个不被爱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念头就是:

我不够好、我不配,甚至产生自我厌恶。

爱,虽然听上去是父母一项无需任何练习就能拥有的能力,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因为爱,是孩子的感受,不是父母的感受。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态度里,感受到的是从不被接纳的痛苦,尤其是当他们达不到父母期待时。

《无条件养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无条件的爱在孩子难带的时候最重要。

当你的孩子做了令人瞩目的事情时,你会格外高兴,但不要弄得你的“爱”会以此为轴心。

如果你能正确保持这种平衡,孩子长大后就不容易感觉只有在成功时自己才有价值。

他们有能力失败,却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爱一个成功的孩子很容易,但是爱一个不那么乖、不完美的孩子就困难多了。

纪录片《小小少年》里,有个少年非常痴爱昆虫,普通父母很难接受孩子有这样的爱好。

但是少年的父母却完全尊重儿子的爱好,甚至时不时和他进行交流。 

所以在少年遭遇周边的同学各种质疑时,他能很坦然地说:

“他们不懂就不懂呗,没有什么口舌好费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面对身边的偏见和质疑,不被别人的眼光牵着走,这就是一种自信。

而这种直面质疑的勇气,就完全来自父母的爱与支持。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被无条件接纳过,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所以,当你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自信时,你只需要好好爱着他,让他知道你永远可以接住他。

孩子感受到家长为他兜底的勇气后,自信的力量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02、为孩子创造有胜任感的体验,让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

关于培养自信,很多家长能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称赞。

的确,我们由衷的赞美对孩子的自信很有帮助。

但是,赞美也是技术活。

把握不好尺度,有的孩子会变得不能接受批评,害怕失败和挫折,有的孩子甚至会建立起“虚假的自信”。

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不要过于依赖夸奖。

我们更建议大家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真实、成功的体验,让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胜任感。

戴维·凯利曾在TED演讲《如何建立创造力自信心》中分享过一个小故事。

他有一位童年玩伴叫布莱恩。

有一天,老师要求大家用陶土手工制作出一匹马,布莱恩做得很认真。

这时,同桌的一个小女孩凑过来看了一眼他的“作品”说:“真差劲,那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马。”

布莱恩听完,心情非常糟糕,肩膀耷拉着,将陶土捏成一团,丢进了垃圾桶。

在这之后,凯利再也没见过布莱恩做类似的手工。

小女孩的一句话,深深打击了布莱恩的自信,并给布莱恩留下了错觉:

那就是自己没有能力能够做好手工。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

生活中,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或是不愿意让孩子添乱,阻止或者完全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

“你洗不干净!”“你不会穿,我帮你穿!”“快放下,别捣乱。”

这样的过度保护,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重要的体验机会,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可能在你眼里,孩子洗个杯子,洗不干净,摔碎了还容易弄伤自己,但是对于孩子而言,靠自己的能力洗完杯子,就是一次小小的挑战。

他们需要探寻能力的边界来获取自身的自信,这种自信的体验是任何语言鼓励都无法代替的。

为人父母,真的不必处处刻意将孩子弱小化。

越是不起眼的小事,父母越是要懂得放手,小事的胜任感累计多了,他会越来越自信。

也许孩子不是真的都能做到、甚至做好,但是相信自己能做好的那一份内在的感觉,是需要父母去呵护的。

03、不拿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只需做好自己

一位妈妈去参加同学聚会,同学们很多混得风生水起,谈起孩子大家也是各有各的骄傲。

有的孩子在全校名列前茅,有的孩子参加钢琴比赛都拿名次了,有的孩子小小年纪能和能跟外国人free talk......

妈妈参加完同学会回家,看到那个躺沙发看动画片笑得天真无邪的孩子,莫名来气:“天天就知道看电视,你看看别人……”

这样的场景,我相信很多家长都能感同身受。

在不自觉中,我们用别人家孩子的节奏来规划自家孩子的成长,衡量孩子的成长结果。

小的时候,比谁长得高、比才艺、比谁认字多,成绩好;

长大了比房子、比车、比谁挣得多、比谁家孩子找的对象更好......

好像只有赢过了别人,自己才有信心,才能安心。

在此起彼伏的比较声中,不少孩子黯然神伤。

很多孩子成年之后,无论获得多大的成就,始终觉得不够,他们会过度低估自己,每一次与和别人对比时,自卑心理便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这些自卑的种子,就是在父母早期无意间的比较中种下的。

因为孩子是从父母的评价那里学习如何评价自己。

如果父母的评价中有个完美的参考对象,那么那个无法达到标准的孩子,只能是越来越消极。

大部分的自卑感源于“比较”。

想要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父母就要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每一个生命的发展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发展速度,大可不必苛求每个孩子走同样的路,做到同样的优秀。

有段话说得好:

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那个不完美的孩子,也带给我们很多幸福。

当你放下焦虑,你就会发现,孩子成长走的每一步都有收获。

只有当你对孩子充满信心时,孩子的自信才会发芽。

作者 | 钱志亮,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