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暗示里,藏着孩子的一生

cjw123导航 2023-03-24 08:57:39 187 0条评论

看到一个视频,心里五味杂陈。

孩子帮忙择菜,妈妈在一旁说:“怎么慢吞吞的。”

孩子偶尔一次考得不好,妈妈就流露出担心:“你这样,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吗?”

当着外人的面,妈妈也会毫无顾忌地说:“我这个女儿特别不懂事,拿她没办法。”

……

这位妈妈非常爱孩子,原意也是想鞭策女儿上进。可是,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暗示女儿:“你不行。”

在妈妈的反复暗示和打击下,女儿的自信心尽毁,亲子关系也特别糟糕。可是妈妈却还在埋怨女儿不理解她的苦心。

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感同身受:爸妈的嘴里从没一句好话,太压抑了。

父母自以为是的爱,却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句话: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父母的嘴,犹如一把雕刻刀,雕刻了孩子未来的模样。

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好好说话。

家庭教育专家杨杰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曾经观察过一位妈妈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惊讶地发现:妈妈不经意间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负面信息。

早上,孩子来叫妈妈起床。他原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表扬,却没想到迎来一句责骂:“天天早起多耽误睡眠啊。”

其实,她的本意是为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希望孩子多睡一会儿,可在孩子听来,却是讽刺和否定。

接着,妈妈去洗漱,孩子看了会电视。她马上说:“你怎么一天到晚看电视。”孩子听到这话,露出了委屈的表情。

出门的时候,孩子忘记带水杯,妈妈又忍不住数落:“整天丢三落四的,能成什么大事?”

一整天下来,这位妈妈至少数落了孩子17次,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我就随口一说,批评几句而已,没那么严重。”

殊不知,她脱口而出的每一句话里,都隐藏着对孩子的否定和不满,这让孩子感受不到一点爱意。

生活中,有多少人像这位妈妈一样,一开口就是否定?

美国爱荷华大学曾经做过相关的调研,发现父母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不到20%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每个孩子平均一天得到正面评论只有30多条,负面评价却超过400条: 

你看看XX,他怎么就能考100分?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

你怎么那么粗心,题目都看错了?

……

这些看似寻常的口头禅,其实正向孩子释放一种暗示:你不聪明、你不如他人、你就是粗心、你就是磨蹭……

有位网友在知乎上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

从小,父母对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以后能有啥出息”“除了吃饭,啥都不行”“早晚得蹲牢”……

这些话,就像暗箭一样,一支又一支地射向他的心口。

慢慢地,他也从心底认可了父母的评价,变得自卑内向,性格左右摇摆,觉得自己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

后来,也不读书了,和社会混混走在一起。

有一年,他还因为盗窃进了监狱。父亲咬牙切齿地说:“没说错吧?我早就说过你早晚会进监狱。”

听到这句话,他嚎啕大哭。

把这位网友送进监狱的,明明就是他父母啊!是他们无处不在的暗示,让他变成了一个坏孩子。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自证预言,是指人会不自觉地按照已知的预言来行事。如果父母经常夸奖、鼓励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自信、阳光开朗。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采用一些贬低的负面语言来对孩子说话,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内在的批判声音”。

孩子会听从这个声音,无意识地往这个方向发展,成为父母“期待”中的样子。

父母的每一句负面暗示,都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惶恐不安,就好像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引爆。

你越是三番四次骂孩子“笨”,孩子就越怀疑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是一个笨蛋。

你越是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孩子就越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一直生活在自卑里。

你越是频繁地指责一个孩子“磨蹭”,孩子的潜意识就越会告诉他,他根本没办法高效起来。

你越是说孩子胆小懦弱不自信时,孩子就越会畏首畏尾,害怕挫折,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

……

伤人最深的,并不是刀子,而是语言。真正高明的父母,从来不会随心所欲地对孩子说话。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

智慧的教育者会把一种积极的暗示,不断地、自然地传递给孩子,这种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灵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命运。

如果父母总是用一些积极的暗示,就会很容易引爆孩子的潜能,在教育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该如何做,才能给到孩子积极的暗示?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借鉴。

①不给孩子随便贴便签

面对孩子的的笨拙、磨蹭、犯错,家长难免会着急上火,口不择言,甚至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但是这个时候,家长更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就事论事,把焦点放在具体的事情上。

否则,这些负面标签就会固化成为孩子的刻板印象,无形中给他们的人生设限,真正成为标签定义的样子。

②用积极语言代替消极语言

《奇葩说》辩手詹青云小时候就是一名“学渣”,曾经被老师断言上不了高中。

詹青云十分伤心,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但是她妈妈总是不断地对她:“你会变成好学生的。”

在妈妈的鼓舞下,詹青云逆袭成学霸,考上了大学,还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辩手。

父母积极的语言,是滋养孩子成长的最好营养。当我们跟孩子表达的时候,可以把心中负面想法换成另一种方式说出来。

例如:

把“别磨蹭了,快一点”换成“我们五分钟后出发。”

把“你怎么那么笨?”换成“我们再试试吧。”

把“你怎么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换成“你应该把玩具收拾起来”……

正面积极的语言既给了孩子明确的指示,激发孩子的自信和内驱动力,也会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和信心,获得勇气和力量。

③一句批评,配上5句鼓励

给孩子输入积极正向的暗示,并不是说家长不能批评孩子,而是在批评孩子时,更需要掌握技巧。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提出过一个著名的5:1的“家庭洛萨达比例”。即:要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批评,要配上5句鼓励。

在肯定、赏识孩子优点的同时,再提出建议和批评,更容易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一个在爱、接纳、鼓励中成长的孩子,才能攒足勇气走得更远。

诗人安吉罗曾经说过:

言辞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

我们虽看不见言辞,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

语言的力量,大得让人不可思议。

父母的一言一语,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轨迹。

消极的暗示,会成为孩子一生挥之不去的魔音;

积极的暗示,则是孩子成长最有力的助推器。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父母用温情和耐心,铺就幸福的人生底色。

最有力量的教育是,随时随地为孩子高声喝彩,让正面暗示成就孩子的一生。

 

作者 | 花朵之蓝,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