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去读读《呼兰河传》

cjw123导航 2023-08-08 08:18:51 113 0条评论

出走半生,缠绵病榻之际,萧红最怀念的还是那座故乡小城——呼兰河,她在那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带着对往事的怀念,萧红用童真的笔触写下了《呼兰河传》这部艺术形式独特的小说。

茅盾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

开始读《呼兰河传》有轻松之感,然而越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下来。

因为你会发现,封建时代下,困苦闭塞的小城里,百姓贫瘠的不仅仅是生活,还有精神。

食不果腹时,他们会杀鸡请人跳大神,请求大神保佑无灾无祸;衣不蔽体时,他们会用辛辛苦苦攒下的钱请道士“抽贴儿”,祈求家运亨通。

可即使他们诚心诚意地祈求,却依然无法挣脱这苦难的生活。

殊不知,自弃者,天亦弃之,而自救者,人恒救之。

01、生活各有不同,人生各有不易

萧红的故乡呼兰河,是哈尔滨的一个边陲小城。

小城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讨着生活。

赶车的车夫,头顶三星出门,天刚朦亮时把货物送到,手上都不知冻裂了多少个口子。

卖豆腐的人清晨就沿街叫卖,稍有不慎,盛豆腐的方木板就冻在地上拿不起来。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装着热馒头,踩着厚厚的雪,一个不小心,馒头箱子就翻了出去,等老头子挣扎着起来,馒头已经被过路的人拾去吃了几个。

萧红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小城。

8岁丧母,父亲对她疏于管教,继母更是不待见她,幸运的是,祖父就像一束光,照亮她的童年。

祖父最喜欢侍弄花园里面的花花草草,萧红也有样学样:

祖父栽花,她就栽花;祖父拔草,她就拔草;祖父下种,她就用脚一个一个把地溜平。

萧红说:“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儿叫了,就像虫子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真是一段顶顶惬意的时光。

然而造化弄人,萧红的快乐,在祖父去世时戛然而止。

失去了祖父的庇佑,萧红在刚上初中的年纪,就被父亲迫不及待地安排了亲事。

为了继续念书,萧红偷偷地离开了家乡,可失去了经济支持的她,很快陷入了上无瓦片遮身,下无立锥之地的境地。

此时的她,选择投靠了当时的官二代汪恩甲。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萧红怀孕之际,汪恩甲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巨额欠款。

萧红再一次选择出逃,就这样颠沛流离了半生,最后留下了“半生尽遭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的绝笔。

正如张爱玲所说:“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过着不同又相同的生活,每段人生都有着不似又相似的难处。

工作的压力,感情的挫败,家庭的不和睦,人生的不如意十之八九。

但有句话说的很好:“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会走。”

学会看淡,看开,才是余生最好的生活状态。

02、别低估现实的残酷,别高估命运的慈悲

罗曼·罗兰说:“生活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生活的本质是残酷的。”

呼兰河里的生活更是如此,小团圆媳妇的一生,将生活的残酷刻画得入木三分。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童养媳,但自从她被接来的那一刻,院子里就充斥着关于她的闲言碎语。

有人说她见人不知羞,有人说她头一天到婆家就能吃三碗饭,还有人说她大模大样的,眼睛骨碌碌地转。

在那个时代里,封建规矩就像是枷锁一样,牢牢禁锢住人们的思想。

小团圆媳妇流露出孩子般的真性情,却被认为是不守规矩,而不守规矩,就要挨打。

没过几天,胡家院子里就传来了团圆媳妇的哭声,哭声很大,无论多远都能听见。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冬天,哭声才被跳大神的鼓声替代。

原来,是小团圆媳妇生病了,胡家婆婆请大神来做法事,当初议论纷纷的人们都前来施以援手。

就在左一个偏方,右一个邪令都不好用时,众人坚信,小团圆媳妇身上是有鬼的。

为了驱鬼,众人合力把小团圆媳妇按在大缸里烫滚水澡,直到她再也不挣扎,才算作罢。

天寒地冻的季节,烫了三次热水澡之后的小团圆媳妇奄奄一息,没过几天便撒手人寰了。

萧红在书中感叹到:“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活的失望,但偌大的人生围城中,每个人悲喜并不互通。

萧红还沉浸在团圆媳妇死去的悲伤中,别人已经在讨论丧事的饭菜真不错。

如何才能对生活不再失望呢?

罗曼·罗兰在关于生活的第二层里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正确地认识生活。

别低估现实的残酷,也别高估命运的慈悲。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工作升职加薪,生活一马平川。

可现实是,职场上战战兢兢,时刻担忧被裁员,生活上重担在肩,步步走得如履薄冰。

所以与其在幻想破灭后,抱怨人间不值得,不如早一点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做到不颓废。

与其在苦难降临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放下对过去的执念,对未来依旧保持无畏。

03、唯有自救,方能得救

小城的生活千篇一律,自从小团圆媳妇死了之后,院子里就寂寞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冯歪嘴子和王大姑娘成家,小院的“热闹”又回来了。

因为冯歪嘴子和王大姑娘成家是无媒无聘的,这在封建礼教的时代,是很出格的事。

于是小城里充满了关于这段婚姻的流言蜚语。

有人说王大姑娘是个野女人,会污了风水,有人说他俩的孩子会被冻死,是因果报应,还有人说冯歪嘴子受不了良心上的谴责,要上吊自杀。

虽然冯歪嘴子身处舆论漩涡中,但却半点不受影响。

他会逢人便夸耀王大姑娘的能干,还会用辛苦钱换上两个鸡蛋,让王大姑娘补补身体,也会在外出吃席时,把自己的那份肉丸子带回去给儿子。

就这样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但天有不测风云,王大姑娘在生二胎的时候难产死了。

众人都觉得是报应来了,等着看冯歪嘴子的笑话。

可是冯歪嘴子并没有感到绝望,只是照常地肩负起他的那份责任,喂着小儿子,照顾大儿子。

虽然有时候也会含着泪水,可当看见大儿子会拉驴饮水了,小儿子会拍手笑了,他的生活就又充满希望和力量。

季羡林先生曾说: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深以为然,家人的照顾,朋友的陪伴,爱人的呵护都是有时效性的。

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们独自在经历。

有些悲伤,有些欢喜,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感同身受。

所以我们需要修炼出一颗禅心,冷暖自知,悲喜自悟,苦乐自渡。

唯有如此,才能在一次次的日升月落里,再一次爱这实苦的人间。

小说的结尾,萧红这样写道:

“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为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在病榻上垂死时,萧红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小城百姓对生活的苦苦挣扎,为了填饱肚子,披星戴月地辛勤劳作,为了得到保佑,倾家荡产地送瘟请神。

愚昧无知也好,自我救赎也罢,他们只是在拼尽全力地生活着。

当看懂了《呼兰河传》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条泥泞又美丽的呼兰河。

悲泣与欢笑并存,苦难与幸福同行。

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这便是自我救赎的真相吧,即使身处苦难,也不曾沉沦,依旧向阳而生。

人生路漫,道阻且长,愿你我都能给自己撑伞,在风雨中砥砺前行。

 

作者 | 徐吾,想用笔写下这一生的纸短情长。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