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别人出身时,不妨读读《纳兰性德传》

cjw123导航 2024-07-13 08:16:12 45 0条评论

相门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

清代第一才士,千古伤心词人。

多数人这样评价纳兰性德:

出身显贵,才华惊世,是历史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星辰。

梁启超认为他是“清初学人第一”,王国维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短短31年人生,纳兰性德留下347首词,354首诗,还有5篇赋,百篇序、记、杂文、书信等。

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家,却自称“人间惆怅客”。

探寻他的短暂一生,你会发现的确如此。

01、身世悠悠何足问

纳兰性德出生于清顺治11年(1655年),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因避讳皇族名字,改为性德。

他自称出生于“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翻译过来就是:贵族子弟。

纳兰氏曾是个大部落,后来迁居到叶赫河流域,被称作叶赫纳兰氏,也叫作叶赫那拉氏。后来的慈禧太后便是出自这一部族。

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朝野的宰相。

纳兰性德的母亲是阿济格(摄政王多尔衮的胞兄)的女儿。

因为出生在冬天,纳兰性德从小被叫做“冬郎”。

虽出生在官宦家庭,纳兰性德却不沉醉于名利和金钱。

“在贵不骄,处富能贫。”

纳兰性德的人生理想,是做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和干治国平天下的干吏。

只可惜,这两件理想都不容易实现。

纳兰性德的忘年好友顾贞观是个风流倜傥的文人,曾画过一幅自画像,头上的帽子是歪的。

纳兰性德很欣赏这种潇洒的作风,把自己的诗作命名为《侧帽词》,效仿好友。

但是他的身份却不允许他这样肆意潇洒。

父亲纳兰明珠是当朝宰相,他自己也颇得康熙欣赏,被封作御前侍卫。

入了官场还想风流倜傥,那是痴人说梦。

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上,纳兰性德也不顺利。

十九岁这年,纳兰性德已是才识过人的青年才俊。

他轻而易举地通过文、武考试,成为举人。

接着,又轻松在会试中拔得头筹。

本以为以他这样的才学在最后一关“殿试”中肯定没问题。

可是,突如其来的“寒疾”让这一切都成了幻影。

“寒疾”在当时是一种重症,不能受风寒,只能缺考。

放榜那天,纳兰性德看到本应印着自己名字的金榜上尽是他人姓名,内心无比痛苦。

这样的挫折,对这个风流少年的打击非常大,他的人生自此蒙上阴翳。

他在《金缕曲·赠梁汾》中曾写道:“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相门出身、锦衣玉食的纳兰性德,生命中却充满挫败和不顺。

02、一生一代一双人

但真正让纳兰性德悲切终身的,还是他不圆满的爱情。

纳兰性德的生命中有三段比较重要的爱情,分别是他的初恋、爱妻和江南才女沈宛。

少年时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感情最为真挚纯洁。

纳兰性德的初恋是丫鬟还是表妹,历史已无处考证,但这段感情,无疑给纳兰性德的青春带来无限生机。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少男少女从约定到絮语,都是快乐和温馨的时刻。

但这种快乐并未持续多久,有人说是表妹被选秀选走,有人说是和丫鬟的差距太大遭到家族阻挠。

总之,这段初恋戛然而止。

很久之后,纳兰性德在《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中写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提及初见,他饱含自责与愧疚。

几年后,二十岁的纳兰性德很幸运地遇到自己的爱妻卢氏。

卢氏是大家闺秀,父亲是兵部尚书卢兴祖。

卢兴祖很重视教育,提出“教化莫过于学校”。

在父亲的影响下,卢氏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在父母的安排下,两人结为连理。

但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对于崇尚自由的纳兰性德是极为难受的。

不过,缘分有时候就是很奇妙。

婚后的卢氏经常看到纳兰性德独处发呆,还看到他写给初恋的诗词。

这个心胸宽广的女子,没有吃醋发狂。

相反,她理解丈夫的遭遇,同情那位女子。

看到新婚妻子如此通情达理,逐渐地,纳兰性德开始关注到卢氏身上。

原来,卢氏也有闭月羞花的容颜,也有出众的才学。

自己的妻子也是自己的知己。

他们开始一起讨论文学,一起开怀大笑,开始“赌书消得泼茶香。”

平淡的生活中也有滋有味。

但命运的不公再次落在纳兰性德身上,“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点滴,多年后成为他难以提及的伤痛。

二十二岁这年,为期三年的爱情在儿子出生后再次中止。

卢氏因为难产,一病不起。

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她永远离开了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多少诗词都无法表达纳兰性德内心的哀伤和思念。

即使后来又续娶了官氏、颜氏,卢氏在他心里的位置都无法替代。

七年后,三十岁的纳兰性德的爱情又迎来了新的希望。

在知己好友顾贞观的牵线下,纳兰性德得以相见江南才女——沈宛。

沈宛是有名的女词人,声名远播,纳兰性德也对她也有所耳闻。

在顾贞观的安排下,纳兰性德对沈宛一见倾心。

虽已是两鬓斑白,但纳兰性德决定“疏狂休悔”。

即便沈宛只是个普通歌女,纳兰性德也义无反顾冲破束缚,将沈宛带回北京。

可现实是,纳兰性德是满族正黄旗,是康熙的近身侍卫,无论沈宛有多少才华,纳兰明珠都绝对不能允许自己的儿子娶一个汉人歌女进门,当小妾都不行。

纳兰性德只好在外找了一处地方安顿沈宛,将她当作“外室”。

沈宛这才意识到,郎情妾意在现实面前有多微不足道,她不堪忍受这种生活。

即便身怀六甲也决意向纳兰性德提出分手,回到江南。

短短几个月的希望又归于伤心。

“而今才道当时错”,纳兰性德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有多错误。

从那之后,纳兰性德开始频频生病。

03、留将颜色慰多情

纳兰性德成长的过程中,无数次见到父亲卓越的政绩。

父亲的成就时时激励着纳兰性德,可父亲的形象并非一直光辉。

纳兰明珠辗转于名利场,既是个干练的政治家也是个贪得无厌的大贪官。

表面温言温语,背后手段残忍狠毒。

这与纳兰性德“不是人间富贵花”(与世无争)的处世观非常矛盾。

这种矛盾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幸运的是,纳兰性德的人生里有一位恩师兼好友,就是当时在文坛享有盛誉的“巨公大人”徐乾学。

纳兰性德17岁在国子监读书时,他的老师是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

在徐元文大力推荐下,徐乾学开始慢慢关注纳兰性德。

18岁纳兰性德参加乡试的时候,主考官正是徐乾学。

根据惯例,中举的举人和主考官是师生关系,纳兰性德自然成为徐乾学的门生。

中举后,按照惯例,纳兰性德一众人要去拜见主考官。

在纳兰性德的眼中,徐乾学在“学术、文章、道德”方面无不兼备,他对这位老师深深景仰。

徐乾学也认为在拜见他的学子中,唯纳兰性德气质最为不凡。

此后的师生情谊越发深厚,徐乾学曾教诲纳兰性德:“为臣贵有勿欺之忠”。

所以,纳兰性德即使处在一个钩心斗角的环境里,依然坚持至纯至真,绝不失信于人。

当初纳兰性德因“寒疾”没能参加殿试时,徐乾学特意送他一筐樱桃。

樱桃是新科进士用来在庆功宴上招待客人的。

徐乾学送来樱桃,就是告诉纳兰性德:虽然你没有参加殿试,但在老师心里,你就是最棒的!

纳兰性德为此专门写下《临江仙·谢饷樱桃》感谢老师的一番苦心: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

纳兰性德痊愈后,徐乾学鼓励他编撰《通志堂经解》,两人继续探讨学问。

这样的师生之情一直持续到纳兰性德生命终点。

康熙二十四年,沈宛离开不久,纳兰性德的身体彻底垮了。

少年时的“寒疾”病根,加上沈宛离开对他情绪造成的极大影响。

这次生病,比以往都严重。

康熙听闻,立即派御医轮流会诊,甚至还御赐处方。

可惜天妒英才,纳兰性德还没来得及吃下康熙帝御赐的汤药,便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时年31岁。

纳兰性德去世后,徐乾学把纳兰性德的遗文遗稿编成《通志堂集》,还将师友所赠的诔词、哀祭文、挽诗、挽词等共计130篇附在书后,并在序文中把纳兰性德比作孔子的弟子颜回。

爱惜之情,溢于言表。

纳兰性德死后,父亲纳兰明珠和徐乾学成了政敌,水火不容。

但纵使如此,徐乾学提及纳兰性德,却始终不改喜爱和褒奖。

这归根结底,源自纳兰性德超凡的个人魅力。

他的一生短暂辉煌却又无限凄凉。

虽然出生相门,事业、爱情、亲情都相当崎岖。

就像他在《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中写的那样: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惆怅极苦,蚀骨灼心。

铸就了他的早慧,也导致了他的早亡。

幸而那些愁苦悲鸣,愤懑情思,最终得以跃然纸上。

慰藉了无数后人。

作者 | 海边的渔车夫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