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时候 ,就读一读《姥姥语录》

cjw123导航 2024-08-02 08:05:15 34 0条评论

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的一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与姥姥一起度过的。

祖孙两人,相处融洽,和谐美好,一想起就不由得嘴角上扬。

姥姥一生勤俭持家,善良敦厚,没读过书,说的话简单朴实却富有哲理。

姥姥的话,曾引领倪萍趟过诸多灰暗时光。

倪萍说,如果人生中真要有一位具体的老师,这位老师就是我的姥姥。

姥姥百年之后,倪萍用淳朴真挚的文笔,把自己与姥姥相处的点滴,记录在《姥姥语录》里,以示纪念

书中的一则则故事,看似是对平凡生活的记录,背后却凝聚着姥姥的处世之道。

每每看来,都让人深深感慨姥姥的修为与睿智。

董宇辉曾说:

这是一本可以医治现代病的书,每一个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人都可以读一读。

让我们走进书中,看一看姥姥是如何治愈倪萍,又如何治愈看书的你我。

01、学会宣泄,别让怨气长在身体里

倪萍的母亲在城里上班,既要工作又要兼顾两个孩子,分身乏术,无奈之下,只能把仅两岁的女儿送入长托幼儿园,几个月才接一次。

姥姥放心不下这个幼小的外孙,去幼儿园探望,在幼儿园的二十几个孩子中,她第一眼就看到了倪萍。

当时,倪萍的双腿被布条绑在木马上,身子瘦小,头发发黄,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还不会笑。

姥姥心疼之余,决定把她抱回乡下抚养。

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树上的榆树叶子都被吃光,饥饿成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姥姥,却一门心思要给倪萍增加营养。

她把村里能借的鸡蛋都借了,后来又卖了从娘家带来的一对银镯子,换了一炕的鸡蛋。

姥姥说:“鸡蛋真是个好东西,才吃了不到十个,小外孙就会笑了。”

为了倪萍,姥姥省吃俭用,无论多拮据,都变着花样给倪萍煮鸡蛋吃。

在姥姥的疼爱下,倪萍在乡下野蛮生长,那是她最快乐最自由的时光。

到了六岁上小学,倪萍到城里跟母亲生活。

与姥姥比起来,母亲的清冷与规矩,让倪萍感觉很不自在,感觉母亲像后妈,只疼哥哥不疼自己。

倪萍时常向姥姥诉说母亲的不是,姥姥却从不打断,她哭姥姥也哭,她笑姥姥也笑。

长大后才知道,是姥姥故意让她宣泄情绪。

姥姥说:“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说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里了。”

“实际上你妈是最疼你的,不一定背着抱着就是爱,不一定给口吃的喝的就是爱,你自己当了妈就知道了。”

姥姥用她最原始的方式,梳理着倪萍那弯弯曲曲的心灵。

有怨气,就找方法发泄出来,或运动,或倾听,或诉说,或痛哭一场……不管哪一种,都是情绪的出口。

不把怨气堆积在心里,否则,它会影响你感受世间美好的能力。

02、学会坚持,天黑的尽头是天亮

倪萍的儿子出生仅三个月,就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且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母子连心,倪萍的痛苦可想而知。

为消除对孩子病痛的恐惧,从不抽烟的她经常半夜起来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抽烟。

烟灭了再点上,点上再灭了,一根接着一根……

她的举动让姥姥震惊,也明白了小重外孙的问题很严重,但她从来不问。

那烟雾弥漫的每个夜里,倪萍在客厅里坐多久,姥姥就在房间里陪多久。

无尽的长夜,她们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祈祷的是同一个神,倪萍为儿子,姥姥为倪萍。

姥姥知道倪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不给她添乱,主动提出回老家,让外孙女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

姥姥心思细腻,不愿问小重外孙的病情,不想倪萍在经受了打击后,再一次揭开那痛苦的伤疤。

可她深刻明白,母亲就是孩子的未来,只要母亲没倒下,孩子就有希望。

姥姥把人类不可避免的灾难称之为“天黑了”,回老家前,她鼓励倪萍:

“天黑了就是遇上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

认命不是放弃,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

天亮就是给你希望了,你就赶紧起来去往前走,有多大的劲儿往前走多远,老天会帮你。”

“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从那开始,倪萍不再哭泣,因为她知道哭泣没有用。

她记着姥姥的话,坚强地抱着儿子踏上了美国的求医之路。

这一路,走了十年。

每年去复查,倪萍都感觉像上刑场一样,等待着判决。

然而像姥姥说的那样,坚持往前走,老天定会帮你。

有句话说,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倪萍儿子的眼睛,终于在历经十个四季后,完满康复。

坚持久一点,才能等到云开雾散,重见艳阳。

03、懂得释怀,放下禁锢自己的镣铐

姥姥有六个孩子,最小的儿子心善、懂事、疼人,没啥脾气,还很爱笑。

可在二十六岁那年,他在部队为救战友不幸牺牲。

白发人送黑发人,当时才五十几岁的姥姥,紧咬牙关压抑着自己,才一宿的工夫,一口后牙全酥成了粉面儿。

姥爷没能跨过这道坎,整日酗酒,逐渐变得疯癫。

他时常站在房顶做出用机枪猛烈扫射的姿势,喊着“缴枪不杀,缴枪不杀……”,泪水在他脸上肆意流淌。

姥爷总觉得小儿子没死,就在蚊帐里睡觉,有一次,他把家里所有的蚊帐都拿出来烧了。

在那个年代里,蚊帐是家里的大件,家人要去救火,姥姥不让,如果一把火可以解开姥爷心中的郁结,她愿意。

毕竟,多贵的东西都赶不上人贵。

只可惜,姥爷的心结直到离世也没解开。

姥姥也悲痛,她把对儿子的思念,化在行动里。

每年到小舅生日这天,姥姥早上做一锅打卤面,中午蒸上馒头,晚上包肉馅饺子。

吃面的时候,姥姥把碗扣到脸上,泪水从她的眼里渗出,流到脸上,再流到面里,最后滴到桌子上……

谁都不敢在姥姥面前提小舅。

民政局来人要把家里门上挂的“光荣之家”牌子换成“革命烈属”,一向讲理的姥姥却死活不让,也不曾去仅3里远的烈士陵园看一看儿子。

倪萍好奇,你这当妈的心狠,不想儿子?姥姥说,不用想,他整天在我跟前,死去的孩子只有当妈的能看着,别人慢慢就忘了。

姥姥不是不愿意去面对,她是用自己的方式,让小舅一直活着,以释放内心的不甘与苦楚。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释怀,终究会被艰难打倒,像被禁锢的囚徒,眼里看到的都是镣铐。

释怀,是唯一的解脱。

路遥在《人生》书上写道:“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人生的本质,是无常。

谁的人生都会有痛苦,也没有谁的日子永远顺畅。

困境与坎坷,如人生的试题,变着法儿地考验着你我。

压抑难受时,找合理方式发泄;

艰难前行时,请再坚持一会;

被苦楚禁锢时,学着放下、释怀。

就如作家阿尔贝·加缪所说的那样:

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过得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时,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

而有时候,宣泄、坚持与释怀,就是我们抵抗人生难关的有力“武器”。

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些“武器”,从容上阵,通透生活。

作者 | 百合弄墨,公众号:百合别院。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