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情绪稳定,是允许一切发生

cjw123导航 2024-08-09 23:45:18 62 0条评论

作者 | 方圆

来源 | 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全网开始流行扮演“情绪稳定”的大人。

受了伤害,要微笑着说“没关系”;

天塌下来,要淡定地说“我可以”;

生气的时候不能吼,难过的时候不许哭,再崩溃也要维持住人设,当一个“好父母”、“好子女”、“好员工”……

难道,所谓的“情绪稳定”,要义就是“忍”? 

不然。在十点君看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比起“情绪稳定”,我们更应该修炼的是:接纳、臣服、允许一切发生。

01、你以为的“情绪稳定”,其实是“情绪负债”

心理学家劳伦斯·豪威尔斯的著作《情绪说明书》里,讲述了妮可拉的故事。

妮可拉是位“完美主义者”,总是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极高的要求。

然而,办公室里却随处可见浑水摸鱼的人。

每当她看到自己在忙头苦干,其他人却在聊天谈笑时,就觉得非常窝火。

这股气她藏得好好的,不敢冲着同事发,只好发泄到家人身上。

孩子一处犯错,她就一通教训,丈夫一个不察,她就唠叨个没完。

每次对家人发火之后,她又非常愧疚,只好尽力把脾气压在心底,扮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好妈妈”角色,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吃喝玩乐。

职场上,她忍气吞声,远离人群;家庭里,她强颜欢笑,疲惫不堪。

她努力做到了情绪稳定,却也不曾再开心过了。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宁愿咽下委屈,憋回眼泪,明明满腔怒火却选择忍耐,已经悲伤满腹却仍逼着自己扬起笑脸。

你以为这就是“情绪稳定”,殊不知,你没有排解出的情绪,就像埋藏在身体里的炸弹,不但会让你的心灵生病,还会让你的身体一起遭殃。

李欣频曾接待过一位女士,才三十几岁的年纪就患了帕金森,不仅手脚不协调,说话也极其困难,一着急起来结结巴巴地说不清楚。

通过沟通,李欣频才一步步剖析出她的病因。

原来,女士从小就成长在严厉的家庭氛围中。

父亲一心想让女儿出人头地,把她当男孩管教,一旦犯错就怒目而视,非打即骂。

在外人看来,她是一个自律优秀,人人艳羡的优等生,而私底下,她每天过得战战兢兢,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想法,做着她“该做”的事。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无法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四肢,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帕金森,看遍名医都没有起色。

很多人为了保持情绪的稳定,过度压抑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这些被藏起来的情绪从来都未曾消失。

它们变成了你的“情绪负债”,你压抑得越久,负债就越多。

等到有一天债务过载,就很容易直接“爆雷”,把你的生活炸得面目全非。

02、灾难还是礼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作家久世浩司讲过一个故事。

他有个新加坡朋友到日本旅游,最后一天计划从京都搭乘新干线,到东京转飞机返程。

没想到,京都附近起了火灾,朋友晚了整整四个小时才赶到东京,飞机自然也没赶上。

更惨的是,机票改签之后,朋友却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时值旺季,周边的所有旅馆都满客,最后他只好在机场里将就了一晚,还不时要遭受保安的驱逐。

遇上这么倒霉的情况,许多人当场就炸了:

“为什么偏偏遇上火灾?为什么又没地方休息?怎么倒霉的总是我?”

但是,这个朋友却不这么想。

他不仅没把这段经历当成灾难,反而觉得这样紧张刺激的冒险非常好玩。

那天在机场,他和一群陌生的小伙伴喝着饮料,聊着琐事,这个毕生难忘的场景,也成为他这段旅程最珍惜的一部分。

其实啊,所谓的悲剧还是喜剧,结果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就像哲学家皮克·迪特斯说的:

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围绕这件事编的故事。

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心理学家埃利斯在研究情绪管理时,提出了“ABC治疗法”。

A是引发你情绪反应的事件,B是你对待这件事的看法,而C则是你的情绪表现。

在上面的故事中,对所有乘客来说,A是相同的,都是遇到了误机等一系列倒霉事。

但每个人的B不同,其他人把它当成灾难,朋友则把它当做奇遇。

把经历当灾难的,觉得焦躁不安,而把过程当奇遇的,自然处处惊喜,乐在其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有个精彩的洞察:

“积极的人想对策,消极的人做反应”。

如果你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永远被大脑的即时反应带着走,注定跌入情绪失控的深渊,永远被负面情绪所掌控。

反之,只要你调用认知资源,有意识地在负面情绪侵袭的时候,改变你的想法,自然也就能改变你的情绪。

允许一切发生,接受所有意外,心境不同,世界也就豁然开朗。

03、自我稳定了,情绪就稳定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受控地沦为情绪的奴隶?

心理学家劳伦斯·豪威尔斯分析:

“出现情绪问题,原因不在于情绪本身,而出自我们的反应。”

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压抑自己的想法,而是改变自己的反应。

如果你也被情绪管理问题所困扰,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①击退“思维定式犬”

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遇到某些事件,总是条件反射般地产生特定反应?

路上一堵车,就觉得“太倒霉了!又要等半天”;

当众出了丑,差点尖叫“太丢脸了!以后真的没脸见人”;

工作受了阻,马上烦到“怎么办啊!肯定又挨批了”……

我们大脑中有很多条“思维定式犬”,一遇到问题,它就开始咆哮,扰乱你的思绪,破坏你的心情。

掌控情绪的第一步,要意识到“思维定式犬”的存在,试着阻断负面事件和负面情绪的连接。

在情绪马上要爆发的时候,给自己按一个暂停键,提醒自己:“注意!思维定势犬又开始叫了”。

事情还是那个事情,但你要如何看待,如何反应,却是你的自由。

②提高“情绪颗粒度”

心理学教授巴瑞特在《情绪》一书中,提到了“情绪颗粒度”的概念。

所谓的“情绪颗粒度”,指的是我们分辨情绪的能力。

比如,当你感觉心情很糟糕时,情绪颗粒度高的人,能够用生气、窘迫、烦躁、焦虑等感受来细致表达。

而情绪颗粒度低的人,只能感觉到自己情绪不稳,却不明白具体的感受。

如果你知道自己是无奈而不是生气,就不会在孩子吵闹时随意吼叫;

如果你知道自己是羞愧而不是恼怒,也就不会在犯了错之后还要跟别人大吵一通。

通过认识和辨别不同情绪的细微不同,就不容易被负面情绪带着走,成为一个携带“不定时炸弹”的人。

你能描述的情绪越多,对情绪的掌控感就越强。

③打开“情绪气阀门”

之前跟一个朋友聊天,她对待负面情绪的做法值得借鉴。

那时她的父亲刚患上重病,她焦虑得几天没睡着觉。

但是,她并没有硬逼着自己调节心情,赶紧入睡,而是允许自己和负面情绪共处,坦然地刷手机刷到疲倦再睡,第二天状态就恢复了八九成。

俗话说,“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

当负面情绪爆发时,与其跟它顽强对抗,不如与之和平共处。

生气时,就找个地方发泄一下;难过时,允许自己颓废一会;就算是很烦躁也没关系,就让思绪先混乱着吧。

一味压抑的情绪,就像被不断加压的气体,总有一天会冲破禁制,调转枪头攻击你。

懂得接纳所有情绪,接纳一切事实,适时地打开“情绪气阀门”,负面情绪自然就不知不觉慢慢溜走,不会在你心里留下任何伤痕。

越清醒的人,就越会“发脾气”。

很喜欢莫言说过的一句话:

允许一切发生,不是让你破罐子破摔还自我安慰,而是让你学会真正接纳自己的情绪。

允许自己生气,允许自己悲伤,允许自己软弱,也允许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好脾气的大人。

当你接纳自己的一切,反而能够摆脱负面情绪的禁锢,找到消解负面情绪的方法。

点个“赞”,跟各位共勉。

作者 | 方圆,来源: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