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了,很难再软回去!想要预防改善,一定先要学会吃

cjw123导航 2022-09-27 08:41:25 362 0条评论

都说已经硬化的血管很难再软回去了

这是真的吗?

很多人体检时会被医生告知“动脉硬化”

那到底什么才是动脉硬化

有什么明显特征?

怎么吃可以改善动脉硬化?

已经硬化的血管很难再软回去了吗?

血管硬了,很难再软回去!想要预防改善,一定先要学会吃

已经硬化的血管很难再软回去。

虽然研究提示一些药物对血管硬化的逆转具有一定作用,但还缺乏进一步的证据,而且要达到这种效果也比较困难。

身体出现这些表现,说明血管变硬了

走的急了胸口疼,扭头的时候头晕,突然几分钟意识不清楚,腿脚凉、麻、痛,这些都可能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动脉血管用的时间长了,在种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时候也简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最多见的一种形式)。 

动脉硬化很常见,随年龄递增。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逐渐增大的粥样硬化斑块会造成血管越来越狭窄,使血流通过困难,导致供血部位的缺血,从而产生疼痛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 走的急了胸口疼

例如,最常听说的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是典型的动脉硬化造成的问题。冠状动脉是给心脏(心肌)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狭窄后,血流通过出现困难,心肌就会出现供血不足,患者会感到胸部疼痛。尤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也就是心脏加大工作量时,更容易出现症状,即前面说的胸口疼,专业名称叫心绞痛。如果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急性闭塞,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威胁生命。

● 扭头的时候头晕

颈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给大脑供血受阻,可能出现头晕等表现,扭头的时候可能加重,甚至晕厥。脑血管本身出现狭窄,也会发生脑供血不足,轻者可能出现一过性的症状(短暂性脑缺血),而严重狭窄闭塞导致的急性供血不足可能造成脑梗塞等严重情况。

● 腿脚凉、麻、痛

同样,老年人如果发现走路时小腿肌肉疼痛,停下来歇会儿疼痛又缓解了, 或经常觉得腿脚发凉,尤其是冬春季节或夜里比较严重,也千万别以为这是衰老的正常表现,这种情况也往往和动脉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下肢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狭窄,造成下肢缺血,患者会感到疼痛,尤其在运动时加重, 需要停下来休息,这被称为间歇性跛行。

如果动脉粥样硬化继续发展导致下肢血管出现严重狭窄和闭塞,甚至可造成下肢坏死、截肢等。还有研究提示,出现间歇性跛行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风险增加4倍。

此外,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发生破裂出血,引发急性血栓形成,造成血管急性闭塞,导致供血的部位发生坏死。

注意:经常腿抽筋也要小心。并不是所有腿抽筋都是缺钙导致,还有很多原因。夜间腿抽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存在血栓时,可导致小腿肌肉麻木、疼痛甚至痉挛。

预防 改善动脉硬化,一定先要学会吃

2021年7月,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杂志《Cardiovascular Research(心血管研究杂志)》发表文章,回顾了各种食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文章指出,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为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要限盐,少吃动物来源的食物。

另一方面,可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用橄榄油和其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来替代黄油和动物脂肪。

目前,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以及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血管病预防指南,都提供了当前的健康饮食证据。

1. 肉类——红肉和加工肉类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

在肉类方面,红肉和加工肉类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而适量吃禽肉对心血管风险无明显影响。该研究建议,加工肉只能偶尔吃,而红肉也要限量,白肉(禽肉)可以适量吃。

此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建议,每天食用动物性食物120g~200g,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

2. 鸡蛋——建议每天吃1个鸡蛋

研究显示,根据目前的证据健康人群每周最多吃3份(每份2个)或每天吃1个鸡蛋,是可以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特别提出每天吃一个鸡蛋,因为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一些人群担心其胆固醇含量,然而诸多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3. 奶制品——适量喝奶并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文章指出,当前证据支持每天喝一杯牛奶,每周吃3小份(每份50g)奶酪,包括每天喝1份(200g)酸奶。不论是全脂奶还是低脂奶,在饮食均衡的情况下,适量喝并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食用奶及奶制品300g~500g

4. 鱼——适量吃鱼,还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证据表明,每周吃2份~4份(每份3两)鱼,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强调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因为国人吃畜肉较多,特别是猪肉,而水产品相对畜肉来说,脂肪含量较低,且所含脂肪酸更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

5. 坚果——每天吃一把坚果(大约30g)

坚果中富含膳食纤维,也是亚油酸的优质来源。研究发现,每天食用28g坚果,与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25%相关。综述建议,每天食用坚果30g,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推荐,每天食用大豆及坚果类25g~35g。

6. 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果蔬各吃400克

研究发现,每日食用400g蔬菜,与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18%~21%、死亡风险降低34%相关。每日食用400g水果,分别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10%和18%、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21%和32%相关。综述建议,每天至少食用蔬菜和水果各400g。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则推荐,每天至少食用300g~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每天食用新鲜水果200g~350g,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7. 全谷物——低升糖指数谷物降低心血管风险

研究发现,经常食用精制谷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相关;而全谷物则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食用量每增加30g/天,与冠心病死亡风险降低8%相关。建议每日食用1份~2份全谷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则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250g~400g,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g~150g;薯类50g~100g,如小麦、燕麦、大麦等。

8. 油脂——植物油每天25g~30g

研究指出,与黄油以及其他动物脂肪或富含饱和脂肪的油相比,橄榄、大豆、葵花籽、玉米油,可能是更健康的选择,其摄入量每日应在25g~40g之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天烹调用油25g~30g。

9. 盐——建议平均每天吃5g以下

多项研究发现,与低盐(钠)饮食相比,高盐(钠)饮食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相关。饮食中钠摄入量每增加1g,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6%相关。综述建议,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5g以下的盐,相当于2.3g的钠,同时减少隐性盐的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g,2022版膳食宝塔提高了“限盐”目标,因为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而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过多。

10. 饮料——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

研究发现,每天饮用一份250mL的含糖饮料,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升高15%~22%相关。综述建议,根据现有证据,严格限制饮用含糖饮料,并用水替代。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