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明白了无常,一切就都是寻常

cjw123导航 2023-03-30 09:04:09 144 0条评论

每个人都希望能交好运,一切事情顺风顺水,但人生曲曲折折,有顺境有逆境,有好运有厄运。

与其痴等好运,莫不如主动解厄,万事自然顺遂。

北宋“太平宰相”晏殊十四岁入朝为官,身在宦海五十多年,一路升迁,最后位极人臣、官拜宰相。

晏殊的仕途如此顺利,并不是缘于所谓的“好运”,而是他深通解厄脱困之道。

晚年时,晏殊结合本人经验,写了一部《解厄学》,旨在告诉世人:困厄本是人生常态,懂得解厄才是智者。

《解厄学》中说:“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

无论顺逆,一旦一个人锋芒毕现,那么围绕他就一定会产生许多矛盾与冲突。

对于勇者来说,争强好胜最不必要;隐藏锋芒,温润如玉,才是走得更远的要义。

须知凌人争得一时,莫如达人挣得一世。

东汉开国名将冯异,曾协助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可谓劳苦功高。

按照常理来说,立下如此大功的冯异哪怕张扬一点儿,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冯异却丝毫没有居功自傲。

身为刘秀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他从不盛气凌人,一直保持谦逊态度。

在路上遇到其他将领时,不管对方身份地位如何,都会谦虚避让,这让同僚们都很敬重冯异。

每次打完一仗,军队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时,许多将军便聚在一起,召开一个“论功大会”。他们争相夸耀自己在战场上如何威猛、如何立下汗马功劳,只有冯异独自退避到大树下去,从不与他们一同谈论。

正因如此,军中将士都很尊敬他,并称他为“大树将军”。

《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强者遇事不争,结果成己达人;智者锋芒不露,亦能静水流深;善者沉默不彰,自然厚德载物。

人活一世,终归要明白:

藏锋敛迹,放低姿态,隐而不见,匿而不显,方可行稳致远。

《解厄学》中说:“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

有欲望是人之常情,但过分贪婪就是灾难了。

生活,学会舍弃一些无谓的贪念,就会少许多烦恼。

《醒世恒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肃宗乾元年间,有一县令名叫薛伟。

一日,他偶感风寒,发起高烧,神思恍惚,在梦中想要找个清凉之处。

顷刻之间,梦魂来到青城外,上了龙安山,待到半山腰的东潭,变成了一条金色鲤鱼恣意畅游于三江五湖之中。

在潭中闲逛了几天之后,腹中空空,这时正好有一条渔船驶过,船上垂下一条线来,薛伟闻到了鱼饵的香味。

起先,他还很警觉:“我明明知道他饵上有钩子,若是吞了这饵,可不就被钓了上去?”

可薛伟最终还是没能经受住诱惑,自己以为是县太爷,竟忘了自己身在梦中化成鱼的事。

他心想:我是人身,比鱼重得多,这小小鱼钩怎能轻易把我钓上去?再说,即使被他钓上去,我堂堂县太爷,他一个渔户又能奈我何?

想到这里,他便把口往那鱼饵上一合,还不曾咽下,就被那渔户一扯,拉上了渔船。

冯梦龙对此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薛伟到最后依然选择咬饵,大抵是因为控制不住内心的欲望。

苏轼说:“君子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

这个世界很公平,你贪了此处的便宜,就会吃别处的亏。

那些因贪婪得到的东西,终将也会因为贪婪而失去。

《解厄学》中有言:“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人生在世,惟有时时自省,才能立身于正,行事顺遂,不会让自己陷入无知的困境之中。

麦家曾凭《暗算》一书在文坛声名鹊起。

随后,他创作的《解密》《风声》等小说也广受欢迎,书迷的追捧和催稿的短信纷至沓来。

2011年,麦家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30万字的小说《刀尖》。

可这部匆匆写就的小说出版后,不仅没有为麦家赢得赞誉,反而招来了许多读者的质疑与批评。

这时麦家才醒悟过来,自己在创作上急于求成,没有精益求精,这种创作态度急需反思。

之后,他花了很长时间来检讨自己,并在《开讲啦》中公开向读者道歉:

“当初我怎么会这么愚蠢,简直是个谜,但其实谜底就在我的心里。当我被很多人追捧时,我放弃了对自己的一种要求。我想为自己的反省举行一个仪式,想请你们当我的证人,我错了。”

经历这次深刻的反思后,麦家逐渐找回了成名前的写作节奏,继续潜心创作。

2019年4月,他携新书《人生海海》回归。

这部打磨了八年之久的诚心之作,不仅一年畅销百万册,更斩获了诸多奖项。

《荀子》有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一个不懂自省的人,只会从生活的这个坑掉到另一个坑,一生都在原地踏步。

日省其身,才是好运的开始。

古人常说:“厄穷而不悯。”

厄者,人之本也。

好运不是等来的,而是靠你自己赚来的。

生命的质量,来自心灵的力量。

要想得来好运,就要先从心中解厄开始,不以困为困,不以厄为厄,方不为厄所困。

此生漫漫,但求无憾。

愿你从此深悟解厄,开启好运人生!

 

作者 | 不雨亦潇潇,说书的侠客,仗剑的书生。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