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火的这句话,直接治好了我20多年的精神内耗

cjw123导航 2024-01-01 08:53:53 170 0条评论

最近跟朋友聊天,发现我们都对自己太苛刻了。

不允许浪费时间,周末也要调好闹钟,不让自己睡懒觉;

不允许体重增长,早上起来一称重了0.5斤,今天就不准自己吃肉;

不允许停下来,得知同学升职加薪就感到焦虑,马上熬夜加班;

不允许关系破裂,朋友恋人一旦态度有点冷淡了,就拼命讨好......

总之,就是不允许自己的人生脱轨,必须按照自己预设的方向进行;一切都必须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不能有一丁点意外和差错。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这一切不对劲的?

最近偶然刷到博主@黄腿肠的微博,让我豁然开朗。

最近爆火的这句话,直接治好了我20多年的精神内耗

意思是:放下对人生和关系的控制,单纯享受所经历的一切带给你的感受。

的确,为了拥有“充满意义的日子”“符合自我期待的人生”“比别人成功的优越感”“完美的关系”……

我们不允许自己浪费时间、脱轨、走下坡路和失败。

拼命追求的“拥有权”,仿佛成了生活的镣铐,让我们难以感到快乐。

今天,想和你聊一聊:我们要如何放下“拥有权”,享受“使用权”。

让我们一起丢掉不安全感,理直气壮地体验人生,拥抱所有的可能性。

01、被人生拥有权围困的你,其实是在回避失去厌恶

看完那条微博,朋友问我: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在乎“得到什么”这件事?

想了很久,才意识到我们可能都陷入了“失去厌恶”的困境里:讨厌失去、害怕失去。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提出:

人类对失去的痛苦的感受,比获得快乐的感受强烈两到三倍。

好比你亏了100万的痛苦,比赚了100万的快乐,要大个好几倍。

所以你会看到,为了不失去,我们成了关系里卑微的“控制狂”:

事无巨细地关心对方的一切,对方不及时回消息就担心“TA是不是不爱我了”;

对别人的一举一动很敏感,为了维持关系刻意讨好,生怕对方离开自己。

久而久之,我们似乎在过着一种“正确”但不快乐的人生:

毕业找什么工作、5年后做到什么职位、30岁要完成什么目标......必须统统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又比如,通宵加班的工作很折磨,但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一直在“辞”和“不辞”之间内耗焦虑。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把一段关系、每一个事物都视为自己的所有物,只要失去就会崩溃、发疯。

我们总担心“下一个对象,会更合适吗?”“下一份工作,会更好吗?”

却从未关心过自己:用力讨好一段关系舒服吗?失去工作和被工作折磨,哪种更好过些?

如果你跟我一样,想知道对“占有”的魔怔执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可以先想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你想买新鞋,妈妈斥责你浪费钱:“还能穿干嘛要买新的,供你读书就不错了。”

我们不断被提醒:一旦满足自己的体验和需求,就会失去有限的资源。

强烈的“匮乏感”,让人很不安。

以至于成年后,即便有能力抵挡失去的风险,我们还是没法心安理得地尊重自己的感受。

害怕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就会陷入“生存危机”。对失去的厌恶,已经狠狠地刻进了我们的DNA。

唯独占有和控制才能对抗恐惧,内心才能获得秩序感和安全感,这仿佛成了我们避免人生失控的最大筹码。

02、好好享受一次人生使用权,其实你可以过得很快乐

在心理学家弗洛姆看来:

一个人最终的生活不是“占有”,而是“存在”。

“占有”的环境使人被物化,“存在”是体验生命的不同状态,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关系。

很想和你分享一部今年很火的日剧《重启人生》,女主麻美的人生体验,让我感触很深。

她是一名公务员,有一天下班和闺蜜聚餐后,在回家的路上,意外出车祸去世了。

死后她来到“投胎中转站”,却被告知因为前世积攒的功德不够,将会投胎成“大食蚁兽”。

不甘心的麻美借着修正人生的机会,先去当了药剂师,延长了爷爷的生命;

又因为从小喜欢看电视,所以转行从电视台助理升做制片人,制作了自己的剧集;

还超越了年级第一的学霸,考入了医学院的研究生,成为医学研究员,造福更多人类......

人生一次比一次成功,拥有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世俗的勋章就像紧握的人生拥有权,谁能不高兴呢?

但麻美只感觉到孤独,她放弃了和朋友上下学、聊天约会的时光,把自己全然埋在“增加功德数”的牢笼里。

她曾经很享受和死党腻歪的日子:小学交换贴纸、讨论电视剧情;中学模仿流行的pose,一起拍大头贴;工作后一起去KTV,无论谁过生日都一起庆祝......

有次麻美的朋友刚学会开车,闺蜜仨人就一起去了邻近的城市,即使只是去了游戏店,她们都能笑得没心没肺。

所以最后一次重生,在成为飞行员拯救空难的朋友后,她放弃拥有的功成名就,回到原点——

回老家当个普通的公务员,和爸妈住在一起,陪在朋友身边,她觉得这样就很幸福了。

老了的时候,她和闺蜜都成了老奶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一起搬进养老院,她还活到了98岁。

看到这一幕,我落泪了。

我们总是把自己活成了想象中的一个头衔、一串数字,习惯用这些来评判我们的人生好坏,来校正人生方向。

但其实,享受“人生的使用权”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请一天假不工作、不带孩子,去野外感受夏天吹过的风、呼吸午后下雨的味道;

在关系中去体会每一个爱与被爱的瞬间,而不去纠结付出与收获的比例;

像麻美一样享受朋友的陪伴和平凡自由的生活,不必考虑能得到什么名誉和成就......

那些普通的日常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只要你用心体验它,人生其实可以很快乐。

想起网友说过的一段话,我还挺赞同的:

“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和人生,也只有几十年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既然这样,不如在人生这场戏里,把体验值拉满。”

03、好好享受一次人生使用权,你会发现人生的容错率可以很高

这些年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让我们更害怕突如其来的意外,担心自己无法承受代价。

在强烈的创伤体验下,我们不允许自己出错,不允许人生脱轨,事事都要严格控制。

后来我意识到,世界是不会按照你预设好的剧本来运行的,出错似乎也没那么可怕。

最近我很喜欢演员吴慷仁,和大家分享他在社交平台发的一段话:

最近爆火的这句话,直接治好了我20多年的精神内耗

来源:吴慷仁社交平台

他说自己是个爱绕路回家的小孩,常常绕到其它路看看……想看看其它的风景,想尝试自己能有什么不同。或许这就是李安跟他说的冒险和犯错:

“宁愿犯错,也不要演那种boring的戏,演员每一秒钟都是新的生命,你要破坏这个新的生命。”

他绕了多少路?我只知道他“糊”了十多年。

很长一段时间里,没人知道吴慷仁是谁,但一看他的脸就知道,“哦,他是《下一站幸福》里的花拓也”。

那时他已经换过50份工作,跑过工地、摆过地摊、在酒吧当过酒保、当过清洁工……

因为拍广告被导演骂演技差,所以放弃稳定收入考进台北艺术大学学表演,两年没有任何工作。

好不容易演了《下一站幸福》,台剧却开始衰落,这对刚入行的他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

演过霸道总裁、不修边幅的宅男,也曾为了电影瘦到50多公斤,但这些通通都被忽略了。

因为外形不算出众,他被前辈评价“永远成不了男主”。

他又犯了多少错?拍《下一站幸福》时,5个字的台词要NG快20遍,不懂什么是走位,经常挡其他演员镜头。

他说:“演戏的时候,我常常在犯错,我现在都还在犯错”。

怎么办?有段时间他只演配角,为了“沉浸式体验”不同的角色。

我很惊讶,演员都想抓住演主角的机会,但他说想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于是,他选择偏离轨道,演了为死刑犯辩护的律师,令人憎恨的性骚扰犯,男扮女装又婀娜多姿的“妈妈桑”……

后来,他靠自己十几年的积累,成了很多高分电视剧的御用男主角。

在他身上,我想起了积极心理学家Ellen Langer的一项研究:

如果在演出里需要出一个错误,那就还可以出更多意外的错,你就不会感到焦虑,甚至还值得庆祝和鼓励。

因为容错率高的人,往往会更享受事情本身,不会担心自己出错、惴惴不安。

“宁愿犯错,也不要boring”,每个人都应该沉浸式体验不同的生命感受,去接受人生的惊喜。

因为无论绕了多少路,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像吴慷仁说的“只是晚一点回到家而已”。

很多时候,“无聊一点”会让我们安全抵达目的地,不至于因为一点出错就被时代抛弃。

我们也习惯了行驶在既定的轨道上:生活的一切,都得变成我想象中的样子。

可如果人生的每一件事都用“得到”和“失去”来衡量,那和设定好所有运作流程的机器,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想起歌手安溥说过的一句话:

“生命可以放轻盈一点,有什么兴趣就多去完整地体验。”

她举了个例子,“你15岁爱上一出舞台剧,跟35岁当文艺爱好者再去看舞台剧,是不一样的。珍惜每个阶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以得到的养分。”

所谓放下拥有权,享受使用权,就是:

享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好与坏,停止内耗,找到内心的平和,毕竟你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那就允许一切体验发生,允许自己出错,允许人生脱轨。

轻松点,生活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也不会如你所愿那么好。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学会庆祝人生。

作者 | 林大发,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