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成年人的通透,是不以弱者姿态处世

cjw123导航 2024-04-03 07:47:09 54 0条评论

18岁的时候看《阿甘正传》,似懂非懂。

多年后重温,全程泪目。第一个被触及的镜头,是阿甘的妈妈蹲在房子前庭的台阶上,扶着阿甘的肩膀反复给他洗脑:

“要记住,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

洗脑不是什么好词,但对于一个只有几岁,因为先天智力和身体缺陷时刻在承受周遭恶意的小男孩而言,却是一份礼物,这句咒语给他披上一层隐形铠甲,使他学会了不要自轻自贱。

一个在世俗定义下被预判为“弱者”的小男孩,因为没有自动对号入座为弱者,有惊无险地跨越了人生一道又一道关卡。

我想年轻的时候之所以感触不多,是因为彼时还意气风发,并不知道当一个“弱者”是什么感觉。

直到进入成人世界,遭受过社会的毒打,才真正明白对处于困境的“弱者”而言,自我的心理矫正,摆脱“弱者心态”是多么重要。

01、习惯被定义,困利于认知的牢笼

阿甘从小没有爸爸,智力低下,脊柱弯曲,不能正常行走,必须带着腿撑,这使他方方面面都看着颇为怪异。

他的人生剧本,本该是以弱者姿态挣扎一生,再努力向正常的生活靠拢。

但阿甘有个智慧的妈妈,妈妈在小阿甘建立自我认知的年纪,循循善导,教会他积极定义自己,给予他内生力量,最终帮助阿甘将天赋潜能发挥到极致,书写出传奇的人生。

妈妈告诉他,“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所以当别人嘲笑他智力低下时,阿甘能够消解这种恶意:我没有做任何傻事,所以即便别人那么说,我知道我不是傻子。

在装上“腿撑”走在街上遭受路人打量时,妈妈怼路人并告诉阿甘,“不要管其他人说他们比你强。”

所以阿甘不认为自己有隐疾就一定会输,所以他听到“run,Forest,run”能撒腿就跑,躲避恶霸的攻击。

这一跑,跑断了原以为形成依赖的腿撑,跑进了橄榄球教练的视野,跑进了大学,跑出了他独一无二的人生。

当然还有那句口口相传的妈妈金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

妈妈教会阿甘用开盲盒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每一个未知章节,也让他学会把遇到的苦与甜一视同仁。

这些积极的信念,帮助阿甘抵御一个个恶意,获得一个又一个原本以他的条件或许得不到的入场券。

愣是把本来连“平凡”都要靠努力垫脚才能获得的人生,过得精彩纷呈。

而反观阿甘的童年对照组——珍妮,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同样善良美好的珍妮,因为无法正确看待童年遭受的来自父亲的侵害,带着悲剧的注脚走向成年。

她的确很可怜,因为她不“自爱”,可以全裸着身体站在台上追寻所谓的歌手梦,也可以接受暴力狂男友的反复虐待。

因为她和阿甘相反,珍妮顺从的接受了从小时候就形成的“我弱小,我会被伤害,苦难是我的宿命,我无法改变它”的认知,受苦才是她的舒适区。

直到终于忍受不了,想到跳楼轻生,她才开始反思,这样的心态不对,她需要改变,不能沉迷当一个弱者。

所以她拒绝阿甘的示爱,离开他去努力建立全新的自我,成功后才敢回到阿甘身边接受这份爱。

02、习惯去抱怨,沉浸在过去的苦难中

或许是智力障碍影响,阿甘的情绪感知能力也较弱,但这反而让他把每一天都过成崭新的,每一秒都活在当下。

他像台基本没有感情的机器,只要摁下“执行”按钮,就会没有怨言且不知疲倦地反复启动。

他可以把一切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完成得快且精准,不管是奔跑、上枪械、打乒乓球、捕虾还是做园艺。

对于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变故,他跳过了普通人会有的情绪反应,直接快进到接受、臣服,重新开始。

在越南战场上中弹,他回到康复中心接受治疗,并在此期间接触打乒乓球。

谁知因为球打得太好,他康复后本想重返战场,却干脆被上级留在了文工团,让他给战士们打表演赛。

一个本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英雄,突然被调去供人赏玩逗乐,他平静接受了。

虽然在战场上冒死救出了挚友巴布,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兄弟死在自己怀中。

阿甘没有痛不欲生,他只是默默在退役后,用全部收入买了一艘捕虾船,帮巴布实现他未完成的人生心愿——做捕虾生意。

结果,靠打乒乓,阿甘成了全国名人,代表国家去巡演;做捕虾生意,也成功了,分了一半股份给巴布的妈妈,集体实现了财富自由。

他把遇到的坏事都变成了好事。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越南战场上失去双腿的丹中尉。

原本骄傲自尊的丹中尉认为自己成了废人,变得自暴自弃。他认为自己连相信日后能随上帝一同“走”进天国的基本条件都被剥夺了。

他沉浸在这种痛苦中,变得日益暴戾狂躁。

期间,阿甘只是陪伴他。

有一天,丹中尉听阿甘讲退役后的梦想,打趣说:你要是真能买得起船,那我就去做你的大副。

谁知阿甘真的做到了,靠打乒乓的收入买了船。而丹中尉也践行诺言,出现在码头,开启了他们的捕虾生意。

刚开始捕不到虾,阿甘也并不着急,空余时就拉上丹中尉上教堂祈祷。

阿甘穿着圣袍在台上沉浸式祈祷,丹中尉坐在角落冷眼旁观,殊不知,他已在潜移默化中渐渐被阿甘的积极和乐观感化了。

终于,神迹发生了,一场风暴侵袭,折损了附近海域所有的捕虾船。

而作为在风暴中唯一存活下来的捕虾船,他们大赚一笔,成立了公司,又投资了Apple,实现了财富自由。

最后一次露面,装上假肢的丹中尉带着未婚妻,出现在阿甘的婚礼上,一脸平和。

正因为阿甘的行动和感染力,丹中尉才会在痛苦中选择与阿甘开启捕虾生涯,逐渐挣脱了昔日的绝望。

否则,他的人生大约是在自暴自弃中油尽灯枯,带着怨念了此残生。

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等人在原地消化完悲伤再出发。

相比缠绵于困境,直接起身拥抱未知,不是才更有改写悲惨现状的可能吗?

03、习惯走捷径,困在不配得感的陷阱中

阿甘虽然先天孱弱,却是一个高自尊,有高配得感的人。

因为不匮乏,他不会为任何境遇失去分寸,打乱自己的节奏。

他对在外人看来难以置信的传奇经历很是坦然。

即便靠做生意和投资实现了财富自由,他还是愿意做一个无偿为他人修建草坪的园艺师,因为从小妈妈就告诉他:钱不用太多,够用就行了,多余的钱只是用来炫耀。

也因为从来没缺过钱,即使他花光储蓄买了捕虾船却很久都捕不到虾,他也并不直接放弃。

妈妈的去世和珍妮的离开,阿甘痛苦,也对未来迷茫,但他只是开始奔跑,而不是杵在原地自怨自艾。而这,反而又为他开创了另一段传奇人生。

我因而意识到阿甘最珍贵的优势并不在于他超出常人的运动天赋,而是他有把顺境逆境都变得同样平静的能力,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而一个有不配得感的人,却会情绪大起大落,在面对有所得时变得贪婪,面对所失耿耿于怀,不惜走捷径,走歪路。

正好近期N刷《甄嬛传》,发现安陵容正是不配得感的代表。

“原是我不配”这句话贯穿了安陵容的一生。

因为缺爱,她对友情越发索求无度,最终演变为病态的“得不到就毁掉”,甚至通过伤害甄嬛来获得快感。

又因为强烈的不配得感,她需要费尽心思证明自己配得。

她卷生卷死,力求自身功能性价值最大化,却又不甘心自己只是供人取乐的“玩意儿”,再多宠爱也感觉不到满足。

而失宠了,她就拼命耍手段争宠,不惜搭上自己的身体和无辜第三方的性命作赌注。

最后把自己逼上绝路,正应了甄嬛那句话:过度自强变成自戕。

我甚至在想,要是她遇到类似阿甘这样“荣誉战士突变文艺兵”的状况,心态不知会崩成什么样子。

所以,即便同样是遭遇变故和转折,心态不同,也会导向截然不同的人生。

所以,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苦难和困境,到底算不算礼物呢?

我觉得电影中有一个弹幕说得很棒:

苦难从来都不是礼物,因为拯救你跳脱苦难的,永远都只是你自己,和苦难无关。

作者 | 37度2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