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图书馆》:人性的善恶,从不泾渭分明

cjw123导航 2024-06-07 07:36:43 45 0条评论

女人站在墙角的书架前,紧紧攥着手里的枪。

门窗紧闭,帘幕重重,屋里的光线若有若无。

终于,女人缓缓抬起手,拉开了手枪的保险栓,然后将枪口稳稳地对准了自己的脑门。

这时,外面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大门开处,《巴黎图书馆》的故事也缓缓开启。

故事围绕一段跨越四十多年的友情展开,讲述了三个女孩跌跌撞撞的成长经历,更再现了二战时期巴黎城内的生活图景。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能够万众一心、克服苦难;

而在更多平凡的日子里,却总有人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争得你死我活。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

众生虽百态,但人性却是共通的,善恶交织,此消彼长。

当见过足够多的世情你就会明白:

人性的善恶,从来都不是泾渭分明的。

01、不经考验,不知人性有恶

奥黛尔出生于巴黎中产阶级家庭,经人介绍,她认识了警员保罗。

保罗不仅帅气,而且风趣幽默,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奥黛尔的父母,对这段恋情也乐见其成,只盼着他们能早日成婚。

不幸的是,战争来临,很快巴黎被敌军占领,保罗所属的警局也沦为了敌军的鹰犬。

一次,保罗受上级指派,要去逮捕一位教授。

不巧的是,这位教授正是奥黛尔的朋友。

保罗一时陷入两难:履行职责吧,奥黛尔那里不好交代;但若徇私救助,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

权衡利弊之下,保罗还是将人带走了。

本想让保罗设法营救朋友的奥黛尔,很快知道了事情真相。

她非常生气,觉得保罗简直就是刽子手。幸好后来朋友顺利脱险,她才没再深究下去。

然而让奥黛尔始料未及的是,类似的事还会再次发生。

战争结束后,巴黎城内热闹非凡,人们举行各种各样的游行活动。

奥黛尔和保罗也混在其中,感受这份久违的热闹。

在一个队伍前,他们看到一位赤身裸体、怀抱婴儿的妇人,妇人的身后紧跟着执鞭驱赶的巴黎市民。

询问才知,原来妇人是因“战时通敌”的罪名才被如此对待。

看到这一幕,奥黛尔心中不忍,觉得这是泯灭人性的行为;而保罗却表现得义愤填膺,认为这才是正义,妇人完全罪有应得。

在他看来:这些人为了一点点好处就对敌人投怀送抱,背叛家国,就该受到惩罚!

这时,保罗忽然想起,奥黛尔曾不小心透露过一位朋友的通敌事迹。

正义不容亵渎,叛徒定要严惩!一个恶毒的计划在保罗心中悄然成形。

他伙同两个同伴,假借奥黛尔的名义,将那位朋友骗入穷巷,进行了残忍的凌辱和伤害。

等奥黛尔再次见到那位朋友时,她的朋友正虚弱地躺在床上,面目全非、关节尽断。

见到朋友的惨状,奥黛尔崩溃至极,她实在难以想象,一向对自己温柔体贴的保罗,居然会有这么残忍的一面。

她无法面对朋友,更无法原谅保罗,只能独自一人远走他乡。

作家爱默生说:

人性的复杂,让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充分了解自己,更遑论他人。

曾经天真的我们,总以为人性本善;后来历经世事,才知人性有恶。

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会在哪个猝不及防的瞬间,直面人性之恶。

有些恶,平时看不见,但一经考验,便会原形毕露。

02、未经救赎,难知人性之善

奥黛尔最好的朋友,叫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出生于英国的平民家庭,天生丽质,却不思进取。

毕业后,她攀上外交官劳伦斯,很快结了婚,并随丈夫到巴黎赴任。

起初,她觉得做外交官太太很风光,但很快她就发现,维持风光也需要足够的能力。

而她完全不懂法语,别说去太太圈外交了,就是日常交流都应付不来,于是在家闭门不出。

丈夫劳伦斯见此,重新审视起了妻子,发现她简直一无是处,空有一副美丽皮囊,于是最初的热情渐渐冷却。

他一改此前的殷勤态度,开始对玛格丽特冷言冷语。

还在外交官的酒会上,当着玛格丽特的面,公然与其他女人调情。

玛格丽特伤心气愤却又束手无策,她甚至连个倾诉对象都找不到,只能独自在家哭泣。

此时的玛格丽特,几乎陷入绝望,完全不知该如何应付眼下局面。

一次偶然,她走进了一家图书馆。

这是一家对外图书馆,工作人员都说英语,甫一进门,她就倍感亲切。

图书管理员,也就是她后来的挚友奥黛尔热情地接待了她,还在临别时温柔地给她建议:“也许,你可以试着学习一些法语。”

很自然的一句话,却让玛格丽特心间一暖,几乎落下泪来。

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耐心地听她诉说,也没有人设身处地为她想过,告诉她该怎么做。

就那么短短一瞬,玛格丽特的心安定了下来,她决定要做出改变。

这之后,她成了图书馆的常客。

她跟着奥黛尔,在这里读书、学习法语,还做起了志愿者,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后来战争爆发,丈夫劳伦斯被紧急调派外地,玛格丽特独自留在了巴黎。

此时巴黎城中物资紧缺,图书馆也被敌军严密监控。

看到图书馆众人生活困窘,玛格丽特便想方设法为他们弄来物资;

当敌军全城空袭人心惶惶之时,她却十分镇定,帮着维护图书馆秩序,保证读者的安全。

不知不觉间,玛格丽特完成了蜕变。

她从那个贪慕虚荣、自私自利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心中有爱的温暖女子。

当她身处低谷之时,是奥黛尔的善意托举了她、救赎了她,也在她心间种下善的种子。

恰如张爱玲所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曾经的玛格丽特,如未经开化的婴儿,全不知善为何物。

当经历冰冷的现实洗礼,又被温柔救赎之后,她才真正明白该如何为善。

只有那些曾掉落深渊的人,才最懂救赎的意义,也才愿意释放更多善意。

03、人性的善恶,从不泾渭分明

晚年的奥黛尔生活在美国弗罗伊德,在这里,她认识了一个叫莉莉的小姑娘。

莉莉的父亲是位银行经理,平时工作繁忙,因此莉莉只能与母亲相伴。

不幸的是,莉莉13岁这年,母亲被诊出身患绝症,且已时日无多。

父亲得知后,第一时间休了假,开始寸步不离守着母亲。

看着在父亲陪伴下,母亲满足与不舍的笑容,莉莉觉得既悲痛又幸福。

悲痛的是,母亲就要永远地离开了;幸福的是,自己的父母很相爱。

然而这种苦涩的甜蜜并没有持续多久。

母亲去世后不到一年,父亲就迎娶了新人进门,这给莉莉幼小的心灵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

此前的父亲有多深情,此刻的父亲就有多无情。

莉莉的心底堆满了失望,这失望很快又化作了仇恨,她开始变得阴暗。

她无视继母的善意示好,处处刁难使绊子;

她不顾同学之谊,恶意造谣诋毁自己假想的“情敌”;

她还肆无忌惮地窥探他人隐私,然后大肆宣扬,全不管别人是否因此受到伤害。

直到奥黛尔带着她阅读、带着她学习法语,莉莉才终于慢慢醒悟。

自己的路终归要自己走,为他人的错误搭上自己的人生,简直大错特错。

她开始沉下心来,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并从中获得自我满足。

莉莉高中时,继母接连为她添了两个弟弟。

毫无育儿经验的继母每天疲于应对,几近崩溃,以至于莉莉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来帮助继母料理家务。

但很快她就发现,父亲的缺位,才是继母崩溃的真正原因。

于是她联合继母,将习惯性逃避责任的父亲拉回家庭,履行其作为父亲的职责。

继母终于能缓一口气,莉莉也得以全力以赴自己的学业,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纵观莉莉的成长之路,她走偏过、心中恶念丛生过,但也终于回归了正途。

正如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许难免曾有过一些阴暗想法,但终归也只是心存善意的普通人。

罗曼·罗兰曾说:“善与恶,如同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人性多变,善恶本为一体两面,从不是泾渭分明的。

而且细究根由你就会发现,一切善恶皆有因果。

再善良的人,也会曾经心生恶念;而再恶的人,背后也一定有其可怜可叹之处。

对他人多一点善意包容,也许无意间就拯救了一个灵魂;

对自己多一点正念警醒,这样才能持心守正,不入歧途。

书的结尾处,莉莉来到了巴黎图书馆,为玛格丽特带去奥黛尔的问候。

作茧自缚了大半生的奥黛尔,也终于卸下心中的枷锁,与真实的自己坦然共处。

杨绛先生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见得人性之善,对生活永怀希望;明了人性有恶,对他人降低期待。

如此,才能对人性有更多包容,对人生有更深刻洞察。

愿你我皆能走出生活中的是非纷扰,获得内心的祥和与安定。

作者 | 悦熹。以笔为马,驰骋理想与现实的原。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