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中老年人请务必备好3杯“救命水”!远离意外和猝死。

cjw123导航 2023-12-21 09:20:03 175 0条评论

此时的你

口渴了吗?喝掉几杯水了?

喝水看似是简单的日常小事

但有可能在关键时候救我们一命!

入冬后

中老年人请务必备好3杯“救命水”

帮助远离意外和猝死

3杯“救命水”是什么呢?

哪种水是“致癌水”呢?

怎样喝水才正确?

01、入冬后,中老年人请务必备好3杯“救命水”

第一杯水:起夜后——稀释血液

原因: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临睡前或起夜后喝上半杯温开水,是有利于健康的。

相关研究显示,人体平均一晚要排出450毫升水,而血液最黏稠的时间段是半夜到清晨,因为此时人基本处于睡眠状态,无法饮水,但却无时无刻不在丢失水分(如呼吸、出汗、泌尿等),且排泄量很可观。

老年人如果整夜不喝水,血液黏稠度会增加,易导致血栓形成,诱发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等。

如果睡前和起夜时适当喝水,稀释血液黏稠度,就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时间段喝水也不要太多,半杯就行,否则会造成频繁起夜,影响睡眠。对于有心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水钠代谢往往有异常,每日饮水量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应“为了饮水而饮水”,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睡前、起夜饮水技巧

1.首选温开水

白开水是目前认为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睡前饮用最佳。温开水有很多优点:解渴、不含热量、不刺激肠胃。奶茶、咖啡、淡盐水、果汁、蜂蜜水等,虽然有同样的补水效果,但都具有一定“副作用”,不建议睡前饮用。

2.温度适宜

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与体温大体相当即可。

3.建议喝100~200毫升左右

对于普通健康人来说,晚上喝太多影响睡眠,喝太少起不到健康作用,一般建议喝100~200毫升左右。

4.注意小口慢喝

饮水时应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因为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增加心脏负担,还不利于睡眠。

第二杯水:排便前——改善便秘

原因:

人在排便的时候,通常会有憋气、腹部用力这样的动作。肺部吸气扩大,促使隔膜挤压腹腔,再借助腹肌的力量把压力传递给盆腔,从而帮助肛肠肌肉蠕动,方便粪便排出。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隐患。持续屏气让腹腔内压升高的同时,也会导致人体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会大大增加心脏的负荷。

对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而言,用力排便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衰发作,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心血管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说到这,便秘又和饮水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合理饮水也能帮助我们改善便秘。合理饮水可以帮助润湿肠道,软化粪块,缓解便秘。便秘的人喝水最好是大口大口地喝(即喝满口),吞咽动作快一些,这样水能够尽快地到达结肠,同时刺激肠蠕动,改善便秘的症状。

润肠通便技巧:

1.尽量养成规律排便的好习惯

经常便秘的人,可以在早上起床后或计划排便前的一段时间,大口喝上一杯温开水,帮助湿润肠道、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注意:对于患有特殊疾病需限制饮水量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尝试。

2.每天适当运动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也促进大肠、腹肌和膈肌的运动。由于重力作用,整个胃肠道都在动态当中,这对缓解便秘、促进排便,是有很好作用的。

3. 调整饮食

多摄取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杂豆、薯类,少吃精米细面。

第三杯水:吃饭时——防噎食

原因:

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不同程度出现消化不良,有很多老人甚至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吃饭进食总是被噎着。不能小看这个问题,老人总噎食其实是很危险的,有很多老年人就因为噎食搭上了性命。

老人发生噎食时通常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特征,如突然不能说话,面部表情痛苦;患者通常用手捶击胸部,并用手指口腔;如是部分气道阻塞,可出现剧烈的咳嗽等。

预防噎食技巧:

1.吃饭时准备一杯温水

老年人吃饭的时候,最好是餐桌上准备好一杯温开水,一旦噎着赶紧喝口水,旁人不要帮忙,让他自己喝是最安全的,因为自己才能准确掌握喝水的量、动作和速度。

2.吃饭时情绪别太激动

进食时要少说话,更不能大声说笑,或是看电视,以免分心。

3.吃饭不要太急

吃带骨头、带刺的食物,不要太过心急,要仔细在口中辨别。

4.加强日常练习

日常多练习张口闭口、伸缩舌头、微笑动作, 以训练口腔及面部肌肉。

02、入冬后,请务必远离这杯“致癌水”

“致癌水”——65℃以上的热饮

多喝热水,是咱们中国人独有的养生之道。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几乎人手一个保温杯,想喝的时候,嘬一口,从嘴里暖到心里。人们对“热”的追求,不仅仅是体现在水上,还有饭菜、汤、茶,经常会有人提醒你“趁热吃喝”。但这种饮食习惯并不健康。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入2A类致癌物,已有动物实验证实,65℃~70℃的热饮足以烫伤喉咙,可能导致食管癌。也就是说,摄入超过65℃的食物、饮品,是有致癌风险的。

为什么是65℃?而不是80℃或50℃?之所以设定65℃,是因为食管上覆盖着一层柔软黏膜。一般认为,适宜的进食温度范围为10℃~40℃,这层黏膜能耐受的高温范围为50℃~60℃,65℃算是一个保守分界线了。

超过65℃,就会直接烫伤这层黏膜。这种损伤我们察觉不到,只会觉得一口下去热腾腾。偶尔一两次烫伤,这层黏膜可以修复,但如果被反复烫伤,细胞反复分裂增殖,黏膜细胞就会变得很“顽劣”,食管黏膜可能会从浅表性炎症、溃疡发展为异化增殖,甚至导致癌症。

一般来说,刚出锅的食物、刚泡好的热茶或咖啡,稍微晾一晾,先吹吹气,抿嘴试探下,感觉烫嘴就说明超过 65℃了,等不烫嘴了再吃、再喝。

03、如何喝水更健康?

1.特殊人群饮水须谨慎

比如浮肿病人、心脏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过多,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容易导致病情加剧,摄水量需要听取医生的建议。

2.少量多次地喝水

喝水不要一次喝很多,而是要少量多次。正确的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这样才能充分滋润口腔和喉咙,有效缓解口渴,让身体随时都有水分供给,又不会过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一般成人每天饮水量推荐1500~1700毫升。

3.尝试用蔬菜、水果补水

水果和蔬菜中的水分比普通白开水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因此,建议在喝水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吃水”(通过吃水果蔬菜获得体液补充)。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有西瓜、黄瓜、番茄等。另外,它们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非常有益健康。除此之外,自制绿豆汤、柠檬水等也有类似效果。

4.特殊情况可适当选择电解质水

剧烈运动、高烧腹泻人群、部分慢性病患者应多喝水,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择电解质水。高温(夏季高温)环境活动或工作的人,应适当多喝水,可以喝水、盐水或者含有钾、钠等的电解质水。

5.不要过度依赖含糖饮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相关研究表明,含糖饮料(SSBs)是我国居民添加糖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过多饮用加入添加糖的SSBs可能增加龋齿、超重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风、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还会增加早死风险,加重疾病负担。  

6.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

有些人只在感到口渴时才喝水,而不注重规律性。这种不定期的饮水习惯可能会导致脱水,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