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好》:放下4种执念,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cjw123导航 2024-03-10 08:40:52 59 0条评论

作者 | 满慈

来源 | 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工作上,业绩考核压身,升职加薪遥遥无期,看不清前路,又不敢停下脚步。

生活中,背负全家未来,还着一笔笔车贷、房贷,感受不到自我意义、价值。

平日里,总是唉声叹气,觉得人生诸多不顺,看不见生活的美好。

如果你正囿于内耗之中,不妨读读日本百岁老人日野原先生的遗作《活好》。

日野原被誉为日本国宝级医师,从医70余年,全世界执业时间最长的医师之一。

他一生致力于推广综合医疗体检、预防药物治疗,是日本健康医疗奠基人,获得政府颁发的日本文化勋章。

2016年,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无法书写的日野原,通过采访对答形式,将百年光阴凝聚成的人生感悟,毫无保留分享出来。

在《活好》中,他用简朴、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

拓宽边界、懂得爱人、勇于宽恕、放下对生死的执着,才能真正活好这一生。

01、不设限人生,用力拥抱每一天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人生的成长,始于自我觉醒,人生的进步,在于自我改变。”

与其抱怨大环境不好、公司效益太差、没有晋升加薪机会,不如从点滴间改变自己,修炼内在。

日野原在书中被问到“如何保持心态年轻”。

他说:“主要原因是我一直想活出一个崭新的自我,保持keep on going的状态。”

日野原从小体弱多病,却不顾家人反对,选择参加马拉松长跑训练。

从1千米都无法完成,到成功挑战半程马拉松,日野原不仅打破身边人的固有看法,也找到更有力量的自己。

不设限地尝试,让他每天都感觉无比充实,即便百岁之后也依然动力满满。

100岁,为了记录日常美好,他开始写绯句。

102岁,他出版自己的诗集、童话绘本。

103岁,他成功挑战骑马。

105岁,弥留之际的他仍然表示“哪怕是到生命最后一刻,也要坚持探索未知的自己、发现新的自我”。

老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改变自己永远不会晚。

不要自怨自艾,更不要自我设限,胖了就努力减肥,没钱就积极赚钱,缺少技能就多学习。

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年龄、遭遇怎样的逆境,只有心怀目标,才能生发希望,只有一步一步勇往直前,才能发现自己的真正潜力。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只有把握自己的本心,找到自己的指南针,然后勇敢面对生活给出的一个个挑战,才能真的闪闪发光。

02、放下计较,“爱”比“被爱”更有力量

爱与被爱哪个更重要?

这似乎是当代人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

希望被爱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才能得到爱,日野原在书中分享这样一个故事。

意大利著名女中音科索托,演出时总担心观众不喜欢自己,结果频频走神、发挥失常,自己也慢慢丧失信心。

直到一天,她突然领悟想得到观众的喜爱,自己要先把“爱”传递给观众。

之后每场演出,她都带着对观众的爱意进行表演,希望把这份感恩之情传递给观众。

正是有了这份情义加持,她的演出总能打动人心,更受观众喜爱。

这,才是收获爱的最好方式。

不再一味寻求被爱,而是主动付出爱,尝试用爱与他人建立良性链接,会发现世界也在不觉间与自己产生美好互动。

日野原先生也同样在思索,如何向患者传递爱。

最后他通过音乐、绘画、写作,感悟到医学与艺术一样,具有感染、慰藉他人的作用。

老先生说:“对待尚无法治愈的病人,就应该把医学当作艺术,发自内心站在患者角度,让病人不放弃希望。”

面对复杂疾病,医学也许束手无策,但饱含爱意的语言,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愁苦。

病人得到慰藉,医患关系变得紧密,医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会相应提高。

稻盛和夫也曾说过:“人只要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

吝啬付出爱的人,只能让周遭变得丑陋不堪。

而一颗充满感恩、乐于释放爱意的心,才有可能链接到更多、更美好的爱。

当我们乐于传递温暖、主动去爱,会发现,爱与能量早已悄然围绕在我们身边。

03、看淡伤害,用宽恕疗愈自己

1970年,日野原经历了日本史上有名的“淀号”劫机事件。

劫机者在飞行过程中,问人质们是否要看书。

乘客们出于恐惧,无人举手,只有日野原要了一本劫匪在读的《卡拉马夫佐兄弟》。

他的目的很简单,想通过劫匪读的书,探寻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很多年过去,他对那些劫机者仍不能理解,更别提彻底宽恕。

但他依然希望在离世前,再读一次《卡拉马佐夫兄弟》,只为领悟宽恕的含义。

也许会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去宽恕那些伤害自己的人?

事实上,无论再怎么怨恨,时光都不能倒流,一切都无法回到原点。

怀着恨意生活,无异于再次伤害自己,折磨自己的内心。

只有放下仇恨、看淡伤害,才能释放心灵的痛苦,获得真的自由。

正如老先生所说:“宽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

南非总统曼德拉,曾因维护种族权益被捕入狱,做了整整27年牢。

出狱后他当选总统,在就职典礼上邀请了当年迫害他的三名狱警。

身边朋友不理解他的做法,他释然地说出这番话:

“若不能把悲伤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宽恕不是利他,而是救己。

如果沉溺于消极情绪、痛苦回忆里,将永远无法轻装前行,感受生活的轻松喜悦。

唯有转变心态,试着与“旧故事”告别,才能转换自己的能量场,与正向、积极的明天同频共振。

04、向死而生,扩展生命的宽度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在《存在与时间》中,第一次提出“向死而生”的哲学概念。

向死而生,不意味要真的死去,而是坦然接受“死”的存在,激发我们内在“生”的力量,不断拓展、丰富生命宽度。

对于日野原来说,哪怕职业生涯中见过无数次生离死别,和普通人一样恐惧死亡。

但正因为深刻了解生死不可分割,他才常常感叹“生”的可贵,保持对未知的探索。

未知生,焉知死。

死亡虽然限制人的自由,但能让活着的人珍惜生命,努力追求更深层次的美好。

一次宣传交流中,日野原问孩子们:“生命在哪里?”

孩子们回答千奇百怪,有的孩子认为生命在脑袋里,有的指着心脏说:“生命在这儿。”

日野原却告诉他们:“生命存在于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里。”

深以为然。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人们对待时间的方式。

懂得时间宝贵、珍视时间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充分利用时间充盈自己、造福世界。

日野原一生写过200多部著作,发表无数演讲,曾在日本掀起医疗改革,百岁之后,仍投身于健康理念宣传活动。

在他看来,人生短暂,不能让剩下的时间白白荒废,要拼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无论是谁,都无法决定生命的起点,也不知道时间的长度,但至少可以抱着“向死而生”的信仰勇敢求索。

那些工作被迫暂停的迷茫、和相爱之人错过余生的伤感、至亲之人离去的悲痛,不可改变,不如平静接受,去追一个梦、攀一座山。

当我们不再随波逐流,不安逸于舒适区,努力去尝试新事物、探索未知领域,就能感受到时间是人生最大的福利。

“清风拂过满庭芳,细言慢语诉衷肠。得见此景唯言谢,悄然归去又何妨。”

2017年5月,日野原写下了这首诗,也是他用生命酿造出的原浆。

同年7月,日野原结束了他在人世间的漫长旅途,而这本《活好》也成为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作品。

如果你正处于迷茫无助、暂遇艰难坎坷,希望你可以看看这本书,聆听百岁老人的人生经历,从中获得穿越人生迷雾的力量。

点个【赞】,愿往后余生,我们都能拥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宽恕他人的格局,释放爱的力量,去活好这一生。

作者 | 满慈,来源: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