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人人都该知道的 18 条健康、安全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cjw123导航 2022-12-31 09:09:33 283 0条评论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1946年《组织法》里,提出一个观点: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而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实践的完美形态。

换句话说,一个完全健康的人,除了客观上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意识,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健康理念。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健康负责。

但事实上,生活中大部分人对健康的、科学的,甚至安全急救的常识还有太多的误区存在。

所以,以下这18条人人都该知道的健康常识,请耐心看完。

人生无处不意外,也许在关键时刻就能换来一个人活下来的机会。

01、药物混吃危害大

最近一段时间囤药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一出现症状就开始频繁吃药,又或者认为自己体重大擅自增加药剂量。

然而药物叠吃并没有想象中1+1>2的功效,相反还有着1+1>2的风险。

除了导致药物过敏外,混吃药物还可能导致这些药品不良反应。

例如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小剂量使用的话问题不大,但超剂量服用就可能会引发肝损伤,严重的还会导致急性肝衰竭,引发生命危险。

大家在家自行服用药物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或者询问医生,切勿随意增加剂量和频次。

02、家庭消杀切忌大量大面积喷洒消毒液

酒精喷洒是大部分家庭最常见的消毒方法,然而大面积喷洒酒精,一旦遇到明火极易生危险,另一方面也比较浪费。

最经济实惠的消毒方法就是开窗通风,每天开2至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即可,就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数量。

对于卫生间、厨房等相对潮湿封闭的房间,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或75%的酒精擦拭。

但在日常居家消毒,还是建议优先选择物理方法。

勤打扫、多通风,多晾晒被褥,高温蒸煮餐具,都是不错的消毒方法。

03、半年检查一次家庭药箱

有研究表明,有定期检查药箱习惯的家庭只有40.6%。

但其实药品都是有保质期的,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家庭药箱。

药箱中的药品应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年龄等因素分类进行摆放,例如儿童药品与成年药品分开摆放,内服药品与外用药品分开摆放。

以及切记,药品的包装盒、说明书等千万不要扔,方便查看生产日期及药物成分。

04、把家里的盐换成低钠盐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克。

食盐是我们日常烹饪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的重要物质。

但和普通食盐相比,低钠富钾盐把一部分钠盐替换成了钾盐,钠含量只有普通食盐的 60%~70%,有助于降低高血压,还能补充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肾脏疾病以及正在服用保钾类药物的人群要避免。

05、膝盖疼,试试靠墙静蹲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

膝关节作为我们人体最大、使用率最高的关节之一,每天都在承担身体的重压,出现磨损的几率也是最大的,所以保护膝盖刻不容缓。

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每天试试靠墙静蹲,想象自己坐在椅子上的感觉,背部贴墙,双脚与肩同宽,小腿尽量与地面垂直,身体、大腿、小腿各呈 90 度。

保持5~10秒后站起,重复数次,坚持到没力气为止。

靠墙蹲的姿势好处真的很多,让膝关节更稳定、更强健,很适合久坐及不爱运动的人群。

06、孩子高热惊厥,千万别做这个动作

高热惊厥多发于6个月至5岁的孩子,孩子大脑还没发育全,当体温快速升高时容易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或者口吐白沫等症状。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掐人中试图让孩子恢复意识,或者强行喂退烧药。

应及时把孩子放在平稳的地方,尽量侧躺,然后用湿巾或毛巾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通道畅通,防止口水和呕吐物造成窒息。

惊厥多为短暂发作,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惊厥时间超过5分钟且没有停止的迹象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07、发生踩踏时,坚持“三要”“四不要”

踩踏事故通常发生在人群密集、或者一些特殊场合,常见于节日、大型活动聚会等等。

一旦遭遇拥挤人群、混乱局面如何紧急避险?坚持“三要”“四不要”口诀:

三要:要逃、要躲、要稳住;

四不要:不呼喊、不逆行、不要蹲下、不窒息。

如果不幸被人流裹挟、推倒,在摔倒时可以迅速握虚拳护住后脑和颈部,同时紧急侧卧,蜷缩成团,给胸部留住足够的空间,保证自主呼吸,然后找准机会脱险。

但预防踩踏的最有效办法,还是不要凑热闹。

08、不同年龄海姆立克急救法

生活中,无论婴幼儿还是成人,都有可能面临异物卡喉窒息的危险。

一旦堵住气道,就会造成呼吸不畅,大脑缺氧,留给抢救的时间并不多。

所以“海姆立克法”急救法,人人都该学,能救孩子的命,也能救自己的命。

适用于成人

1.站在病人背后;

2.用双手从背后环绕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另一手抓住拳头;

3.快速向里向上压,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冲出;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推出。

适用2岁以上儿童

1.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

2.双臂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

3.持续几次挤压,直到气管堵塞解除。

适用1岁以下婴幼儿

1.一只手捏住孩子下颌骨,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

2.一只手托住宝宝,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

3.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间拍背5次,再将婴儿翻正;

4.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5.重复上述动作,一直做到有东西吐出来为止。

09、清淡饮食≠吃素,而是少吃油盐糖

每当感冒发烧、肠胃不适,或者大病初愈后,医嘱里总有一条:饮食要清淡点。

于是很多人下意识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结果最后不仅导致体质下降,还更容易招致病毒侵袭。

其实,科学的清淡饮食不等于清汤寡水,关键在于少油、少糖、少盐。

合理搭配营养,鱼、肉、蛋、奶、杂粮、蔬菜、水果都要兼顾。

10、烫伤了不要乱抹东西

如果不小心被烫伤了,你知道哪些偏方:涂酱油、牙膏、红药水、敷蛋清……

注意,以上通通不可取!

一味迷信偏方,不仅会给医生清创带来很多困难,还可能造成继发性感染。

轻度烫伤,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用大量冷水冲洗,减少进一步热损伤。

深度烫伤或者伤口面积较大,只有五个字:赶紧去医院。

11、吃降压药、降糖药,是为了避免并发症

很多人在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时,一旦病情达到平稳,就认为药效已经起作用了,或者疾病已经被治愈了,就擅自停药。

但其实,大多数慢性病是可控制,却无法根治。

服药除了是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外,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产生,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千万别觉得自己好了就不吃药或者减少药量,一定要按照医嘱来。

12、吃红枣、喝红糖水真的不补铁

铁是人体的必要微量元素,也是血红细胞形成的必须元素,所以很多女性喜欢在生理期吃点红枣、喝点红糖水来达到补血的目的。

但其实,红枣和红糖都算不上补铁的优质食物,干红枣中的铁含量大约在2~4mg/100g;而红糖中 96.6% 的成分是糖。

想要补铁,不如多吃些瘦红肉、血制品、动物肝脏。

13、汤熬得越久越浓,营养价值越低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汤是必不可少,尤其是现在天气寒冷,不少人信奉食材煲得越久,溶出的营养越高,汤也就越滋补。

但有研究证明,不管是肉类还是鱼类,在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后会产生大量的脂肪和嘌呤。

你看到的汤的颜色越奶白,上面漂浮的脂肪就越多。

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汤是真的好喝。

所以最科学的食用方式别光喝汤,肉也要吃,肉中的蛋白质更高,氨基酸的种类也更丰富。

14、被猫狗抓伤咬伤没出血,也需要打疫苗

所有人都知道狂犬病有多危险,接近100%的致死率。

然而不少人被动物抓咬后,看到只有牙印、抓痕,就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不必处理。

但其实,哪怕是已经接种过狂犬疫苗的宠物,被咬伤抓伤后,依然存在着病毒侵入的风险。

人的狂犬病潜伏期从 5 天至数年都有,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

为了安全着想,狂犬疫苗,该打就一定要打。

15、一天3次和三天1次排便,一样健康

排便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虽不及财务自由、环游世界的愿望那么宏大,但如果几天没有顺利排便,也还是挺影响心情的。

不过这件事也急不来,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是一天3次,还是三天1次都算是正常的。

只要排便是规律的,形状颜色是正常的就行,别太担心。

16、老公打呼噜,除了吵,还可能是病了

说起打呼噜,很多老婆都有话说,被吵得一整个晚上睡不好,想把他踹下去……

但其实老公们也苦不堪言,不仅影响夫妻感情观,白天精神状态差,嗜睡,头晕乏力。

轻微的打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倘若出现强烈的、不规律的打鼾,甚至频繁出现憋醒的状态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需要及时问诊。

17、饭菜应该趁热放冰箱

如何处理剩饭剩菜是很多家庭主妇的烦恼。

在主流的观点里,饭菜应该等凉了再放冰箱,否则冰箱工作需要多消耗横渡能量,长期以往容易造成冰箱损坏。

但事实恰恰相反,在等饭菜放凉的过程,也是细菌大展身手的好时机,特别是夏天,细菌每 20 分钟就会增殖一倍。

所以是多耗点电,还是多跑几趟医院,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选择了。

18、玩手机时尽量举高点

有这样一组研究数据:

一个人的头部重约5kg,低头看手机时通常呈60°角,在杠杆和重力作用下,颈部肌肉承受的重量达25kg以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低头族通常更容易出现各种颈椎病。

所以,现在正在看手机的你,可以把手机举高10cm,和自己的眼睛平齐。

如果要躺着玩手机,那只有一个要点,千万要拿稳。

19、

看到一句话很感慨:

越长大越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因为困难和欲望在生命面前真的不值一提,只有健康活着的人生才有转机。

人生所有的意外的背后,其实都是概率,而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后果就是百分百。

作为“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提高警觉,了解、学习基本的健康安全常识,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一定要转发提醒家人朋友。

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了,也希望大家都平安顺遂。

作者 | 小嗲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