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独处,要满足两个条件

cjw123导航 2023-04-04 09:33:41 334 0条评论

每个人都曾体会过“孤独”二字,它有时想虫啮般痛苦,有时如独自置身荒野般自在。

你觉得最孤独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日本一家电视台曾采访100位独来独往的女性,让大家说出一个人最难做到的日常小事。

最低等级,是一个人唱卡拉OK、去家庭餐厅、看电影、吃回转寿司;

第二等级,是一个人吃自助餐、洗桑拿;

第三等级,是一个人打保龄球、去动物园、去露营;

第四等级,是一个人去高级寿司店、洗海水浴、看节庆展演;

最高等级,是一个人去迪斯尼乐园、吃法式料理全餐。

节目中拍摄了很多“孤独的身影”,有人享受黄昏下,一个人坐在海滩上的幽静时光;有人疲于维持日常人际关系,一个人跑去吃甜点自助,在甜食里得到治愈。

叔本华曾说:“我们承受所有的不幸,皆因我们无法忍受独处。”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

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安顿一个人的时光》中说,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要面对独自一个人的生活。

我们不必美化孤独,更不用去刻意追求孤独,把人生的装扮出病态凄美的调性。

如果可以在孤独中生出一种坚定的直面内心的力量,就能开辟出生机盎然的心灵花园。

在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研中,85%的受访成年人表示,时常有一段完全独处的时间对于他们非常重要。

而另一项刊登在《消费者研究期刊》上的研究却发现,如果没有人陪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不想一个人出现在公众场合,比如电影院或餐厅。

人们很在意独自外出会不会觉得无聊,也介意他人异样的眼光,所以他们宁肯呆在家里,随便上上网、追追剧、刷刷朋友圈。

在信息时代,打发时间变得太容易了,只要拿起手机,几个小时忽悠而过。

每天一睁开眼,海量的信息就会扑面而来,好的坏的真的假的,严肃的搞笑的,理性的煽情的,让我们感到真假难辨、无从应对。

获取的信息过多,大脑难以运转,导致“信息过载”。

在这种节奏里,你获得的信息越多,就越怕自己错过重要信息,每隔一会儿就要看一看手机、刷一刷朋友圈,大脑被手机推着走,就更难安静下来,更谈不上独自思考了。

如果把时间做个简单的划分,我们拥有的时间只有两种,一种是和别人共处,一种是独处。

和别人共处时,你会受到限制,要扮演好一个员工、一个长辈、一个伴侣的角色;而独处的时候,我们会回归真实的自己,与内心建立深层的连接。

《独处》中谈到,“孤独”有三种,一是没有伴侣、没有知己,因缺少必要的联结而感受到的孤独。

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是一个人主动选择的,而是被生活逼到了一种“非选择性孤独”当中。

也许一个人在亲密的人离世以后,一直孤独地在绝望中徘徊;也许一个人被爱人或恋人抛弃,被信赖的人背叛,一个人忍受着孤独。

第二种是“选择性孤独”

同样是一个人生活,但是他们的心理却是“已经是一个人了,那不妨就尽情地享受自己的时间吧”。

他们平时被工作、家庭等各种关系所束缚,难免会身心俱疲。对他们来说,拥有独处的时间,无疑是解放身心、享受自由的珍贵机会。

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中的男子就是如此,做任何事都要和他人一起行动,就连想吃什么都不能自己决定,“索性一个人更轻松”。

第三种是远离尘世喧嚣的孤独,一个人在静默中深刻直面自己内心的“存在的孤独”。

我们有时候非常想完全一个人待着,不用手机,切断与社会的联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于是有些人会定期参加辟谷。

他们通过在“非日常的空间”里独处,让忙碌的生活得以“暂停”,回归真实的自己。

在这样的场合中,独处就成为紧密联结自己的内在、回归真实自我的探索机会。

丘吉尔是影响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人,他有一项独特的爱好——垒砖墙。

每当遇到难题或者想一个人待着时,他就会一边抽雪茄,一边垒砖墙,直到现在,他的故居还留着一堵红色的砖墙,就是他一次次独处的成果。

独处有助于理清思路,在我们做出重要的决定时,需要缜密的逻辑分析和清晰的直觉判断,而这两者都要在独处中才能获得。

有人说:孤独有三种境界,平庸者知道孤独,无法走出孤独;上进者甘于孤独,品味孤独;优秀者勇于孤独,超越孤独。

如何超越孤独?

《心流》的作者、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说:“一个人如果能从独处中找到乐趣,不需要靠文明生活的支持——亦即不需要借助他人、工作、电视、剧场规划他的注意力,必须有一套自己的心灵程序。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独处中与内心建立联结。

此外,我们还需要找到某种可以让自己达到忘我状态的事情。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说:“人如果只追求自己的幸福,就永远得不到幸福。人一旦开始只想满足自己的心,就会变得空虚。人如果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算一时痛快,内心也无法得到满足。”

一个人只有找到发自内心想去追求的事情并沉浸其中,内心才会有深深的满足感,并且会激发出自己都难以相信的潜能。

蒙田在《随想录》中谈到:人当有妻有子,拥有财产,拥有健康。

但人生不能仅限于此,不能完全被这些事情束缚。人还必须有一个隐秘的空间,在那里你可以完全属于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独处,是一个可以心无旁骛地内向思考的空间,它不仅仅意味着远离人群或走进自然,还是一种将自己的思维与他人的思维隔绝、独立思考的心境。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