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京墨,来源 | 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看待自卑?”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说:
自卑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是敏感且有察觉的,这种特质本身是优势。
自卑展示了消极的力量,却也隐藏了积极的力量。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自卑感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自卑是在现实和梦想中的落差追逐,无助和自救纠结中的后退迟疑,却也是对新生活期盼的坚守。
一定的自卑,让我们看清改变的根源,确定坚持的方向。
通过对这本书的解读,你就会发现:
自卑,或许是一个人强大的开始。
01、最大的认知骗局是妖魔化自卑
有个从童年开始就被佝偻病和肺炎折磨,在死亡边缘挣扎求生的孩子。
高大英俊的哥哥让他的丑陋样貌也更为狰狞,他在众人非议和自我对比中陷入自卑。
虽然如此,他却不甘一生被自卑所控,逆袭成了优等生,考上了医学院,还成了体面的医生。
这个始于自卑,却又成于自卑的人,就是阿德勒。
从前我们总是夸大自卑的阴暗面,又三缄其口,怕被冠上自卑名号,成为他人口中异类。
但自卑不是筛选人的标签,它从童年就与我们如影随形。
认知心理学曾提出,童年在溺爱,忽视和病痛中度过的人,往往会自卑。
曾看过一本书,讲了一个天生残疾,困于自卑的孩子。
他把自己裹进厚茧中,拒绝与外人交往,也放弃在学业上精进,成了世界的局外人。
在自卑的沉沦和放逐中度过了人生的三十年。
我们长大后奔赴前程,但出身和天赋的差距依然无法抹去,甚至加剧了自卑的内化。
即使是曾国藩,从农村小子摇身一变成了翰林院学士,骨子里的土气和眼界的狭隘也让他囚于自卑中。
他不愿开拓人脉与人交往,也不愿精益求精业绩平平无奇,生活得过且过。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三年。
但让人自卑的,无法跨越的客观鸿沟,却能被主观努力不断缩小。
就像战国时期的苏秦,尽管拜入鬼谷子门下,但出师后他依然处处碰壁,回家还备受亲人讥讽。
自卑的他没有陷入努力无用论,而是闭门读书了一年,重整旗鼓,最终身负六国相印,给六国带来十五年的和平。
一如书中所写,“人生来就受周围环境和人的限制。”
困于自卑的人,只会活在自己痛苦的一隅之地,与社会脱节,成了游离社会的局外人。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自卑,历来送给人间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
家境,天赋,机遇带来人与人间差距,也带来自卑产生。
妖魔化自卑,就容易怨天尤人;接纳自卑存在,才可能凭努力挣得未来期盼。
如果对自卑满是排斥和怨怼,反而会陷入自卑陷阱,失去对未来的掌控力。
02、自卑感是变好的开始
书中提出一个观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想翻山越岭,想在山的那一头看见更美好的风景,但道阻且长,在翻越中自卑应然而生。
有的人在一次次的自卑挫败中,束手束脚,扑灭希冀,放弃靠近梦想。
有的人越挫越勇,以自卑为前进的动力,步步靠近更好的自己。
“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早年也曾在自卑与拼搏中举步维艰。
尽管天赋异禀,拥有爆发式的速度,但狂奔时暴露出的一口龅牙,让他犹豫地选择了体面闭口。
场外的教练注意到他的羞窘,他对罗纳尔说,“当你胜利时,人们会因为看到你的胜利而忽视你的缺陷。”
本为缺陷自卑的他豁然开朗,从此拼命练球,激发出自身潜能,成了足球场上赫赫有名的前锋,让人们成功地专注于他的长处。
或许有些自卑的不足,生来就无法改变,但难免耿耿于怀,越发苛责自己。
但正如阿德勒提到,“假如有一只手行动不便,右手不会因为你把注意力放在手上而变得灵巧。”
与其专注无法改变的自卑点,不如另辟蹊径,放大我们的长处。
知乎里有个高赞帖子,问:一个人自卑一定不好么?
楼主从小因臃肿的身材和普通的样貌困扰自卑,但某一天,她意识到自卑点,正是可以变好的方向。
她开始注重饮食,坚持锻炼,让自己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
两年过去,她瘦了40斤,步伐日渐轻盈,人也越发精神。
长大后,她自卑于暗恋对象的优秀,决心让自己也成为优秀的人,率先提升学习成绩,又继续提高综合素质。
她与人为善,亲切不失礼貌,虽没有恋情却拥有了友情。
她一边走,一边变得坚强和谦逊,虽然仍自卑,人生却有了积极的开始和更多的可能。
楼主在自卑感的驱使下,摆正了自己在社会的位置,学会正确处理两性关系,也拥有了共进退的伙伴。
这正是契合了自卑与超越理论的三大基石:职业,社会,两性。
尼采曾说过,“自卑也有其正面的价值,自信也有其负面的作用。”
一定程度的自卑,能让我们找好社会位置,摆正处事心态,确定进步着力点。
而过度的自卑,习惯征用他人标准要求,只会让自己背上枷锁,面目全非。
与其活在他人的衡量评价中,时刻自卑拘谨,不如和自己比较,让自卑成为动力。
03、超越自卑让内心更强大
海伦·凯勒还在牙牙学语时,就失去了看见和听见世界的能力。
本该陷入自卑绝望深海的她,却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在写作上焕发出新光芒,点亮了人生的方向。
心理学家史蒂芬妮·斯塔尔曾说,“一切弱点都与低自尊有关。”
不局限在自卑的阴暗里,才能勇敢走到它的阳光下。
不妨试试从这三点入手:
1、用兴趣,转移自卑的关注点
我们总是过分关注不足,但它除了天赋限制,还可能与兴趣相关。
没有兴趣的事,勉力而为和结果的惨淡,又加剧我们的排斥心理和精神内耗。
与其羡慕地看着他人发光发热,而自己黯淡无光,不如发掘自身兴趣和潜能,放大闪光点。
2、把自卑点转为优势
心理学有种治疗方法,叫“悖论干预”,即把问题转为优势。
就像《做自己人生的CEO》中讲了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但却凭此提高了教学效果的老师。
每当新课开始,他就会对大家说,他有社交恐惧症,只要看见人玩手机和睡觉,就得缓缓才能讲课。
随即,他对着玩手机同学开始发呆,其他人哄堂大笑,上课变得专注,老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提升。
当自卑时,我们总是害怕他人眼光,无法直视内心的本质问题。
可越是害怕越是自卑,只有当你不再囚禁自卑的内心,才能真正成长。
3、用爱弱化自卑的负面感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满身疲惫回家,一句问候就倍感欣慰;当失败无助时,一句鼓励就能重新振作......
心理学有种解释:一个人习惯产生某种情绪后,身体产生的“胜肽”又会促进该情绪产生。
同理,当自卑无助时,陪伴带来的积极情绪,让我们内心满载正能量。
有时,陪伴会弱化自卑的负面情绪,增加内心的柔韧性,让我们变强大。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
每个人的自我都像一个能量球,每一个能量球都想要伸展自己。
不抱怨不足,而是发掘兴趣和优势,从自身激活面对自卑的坚韧;让陪伴的力量削弱负面情绪,从外在激活面对自卑的勇气。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之所以会产生自卑的感觉,是因为不接纳自己目前的状态。
人生来喜欢攀比,和自己比,和他人比,和世界比,最后换来精神内耗和无止境的自卑。
不要妖魔化自卑的负面影响,相信自卑也能有正向反馈,才能超越自卑,正确认识和发挥自身价值。
用平常心看待自卑,接纳自卑;把自卑点当成人生的查缺补漏,让人生在一边自卑中,一边成长。
点个“赞”,愿每个人都能做到不与他人攀比,而是用内心的标尺衡量自身,不卑不亢走完一生。
作者 | 京墨,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