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下吃饭时间,不仅血糖好了,各个指标都在变好

cjw123导航 2024-11-14 08:35:32 74 0条评论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

我国作为糖尿病第一大国

患病人数已超1.4亿!

据研究显示

中国已有超过1/3的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身处其列

8:00前吃第一顿饭

19:00点前吃最后一餐

改变吃饭时间

可能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除此之外

血糖高了,也是有机会逆转的

“进餐时间”左右你的健康

一项研究发现,与8:00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00后吃早餐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9%。

8:00前吃早餐,或许可以大大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19:00前吃最后一餐,也有助降低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护理》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晚餐和睡眠时间间隔4小时以上,有利于稳定血糖。如果按照22:00~23:00睡觉来算,晚餐时间就是18:00~19:00。

注意:不吃早餐也会影响血糖和血脂控制,以及胰岛素水平。

改变一下吃饭时间,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风险

● 早餐推荐时间:7:00~8:00

一顿合格早餐,需要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及矿物质。

中国人的早餐由于准备时间有限,可能只有稀粥、咸菜、鸡蛋和馒头等,虽然基本满足需求,但仍有不足。

改进建议:

增加蛋白质来源:除了鸡蛋,还可以吃一两片牛肉。

增加蔬菜和水果:要想早餐后不会很快感到饥饿,一定要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含有纤维,能延缓消化吸收,避免早饭后的饥饿感。水果中的钾元素有助于糖代谢,餐后吃水果可以补充钾。

增加牛奶或酸奶:早餐时消化液较少,牛奶或酸奶的营养更丰富。

● 午餐时间:11:00~13:30

此时吃午餐,能够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食物营养利用率也会更高。

午餐不仅要保证食物的种类,还要保证食物的营养质量。

午餐的食物选择应当遵照合理膳食的要求,主食可选择米或面制品,做到粗细搭配;2~3种蔬菜,1~2种动物性食物,如鱼虾等水产品、鸡肉、瘦猪肉、牛羊肉、1种豆制品,1份水果。

如果在外就餐或者点外卖时,更需要注意食物的合理选择和搭配,可以选择200g左右的米饭、面类等主食,再搭配一荤一素两个菜,做到口味清淡,少选或不选油炸食品、盐含量高的腌制食品等。

● 晚餐时间:18:00~19:00

推荐食材:晚餐要做好一天的“查漏补缺”,回忆一下自己今天的早餐和午餐,有没有吃粗粮?有没有吃够蔬菜?有没有吃到豆制品?肉是不是吃多了?对照早餐和午餐的进餐情况,晚餐适当调整食物摄入量和种类,保证全天营养平衡。

烹饪方式:尽量清淡,以蒸、煮、拌的烹饪方式为主,最好不吃油炸食物,有助于减少食用油摄入。

不吃夜宵:烧烤、啤酒,如果把这些食物当作夜宵,不利于控制血糖。

【控血糖,改变吃饭顺序】

1.进餐顺序

蔬菜——肉类——主食

2.进食量

可以以拳头来作为衡量进食量的标准,建议一顿饭至少要吃2/3拳头的主食,2个拳头的蔬菜,1/3的拳头的肉类,加起来一共是三个拳头的食物量即可。

逆转时机,糖前期或刚诊断糖尿病时

糖尿病如果得不到良好控制,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者致残甚至致死

● 糖前期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有回归糖代谢正常的可能;

● 部分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停用降糖药,逆转糖尿病;

●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后血糖降至目标范围,仍需继续药物治疗,定期监测指标,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和临床表现,主要依靠检测血糖发现。

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异常(IGT)。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并<7mmol/L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并<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异常(IGT)。比起单纯空腹血糖高或单纯餐后血糖高,二者兼有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要更高。

良好生活方式是降糖良药

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是重要的逆转手段,同时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 饮食干预:调整进餐时间和饮食结构、改变吃饭顺序、烹饪方式简单化、细嚼慢咽、多粗少精。

● 运动干预:将运动变成习惯,运动不仅能降血糖,还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

研究发现:对于2型糖尿病的成年患者来说,下午运动更有助于血糖控制

在中强度运动里选择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即可,比如快走、打拳、游泳、登山、跳绳等。每周建议5天左右的运动时间,每次30~40分钟,运动强度达到身体微微出汗或发热即可。

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也建议联合一些力量训练,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前进行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