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40岁之前人找病,40岁之后病找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的机体功能无法与年轻时相提并论
身体逐渐进入“转折期”
很多人出现病痛等不适
人人渴望长寿
但随着年龄增长
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也变高了
长寿竟然成为了某些疾病的“罪魁祸首”
越长寿越容易出现哪些疾病呢?
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
直肠癌
年纪较大的人群,体内的各个器官功能会逐渐衰退,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体质较虚弱,抗病能力降低,因此年纪较大的人群比年轻人群患直肠癌的几率高。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比青年明显增高。
直肠癌的发生不仅和年龄有关系,与平时的饮食、遗传也有关。如果平时吃过多辛辣刺激的食物,经常吃较多腌制、煎、炸、烤的食品也容易诱发直肠癌。另外如果家族中有人患了直肠癌,下一代患直肠癌的几率会比正常人要高。
预防直肠癌建议这样做:
1、45岁后推荐肠镜筛查
建议45岁以上人群进行肠镜检查,如果一切正常,可3年~5年后复查;若判定为高危人群,则应按医生建议,1年~2年甚至更短时间进行复查。
2、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①建议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红肉;
②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③增加绿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④注意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如菌类、鲜豆类、笋类;
⑤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煎、炸、烤、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3、保持排便通畅
便秘患者可以通过每天定时蹲便,来培养排便习惯,久了会形成条件反射,到了时间就会产生便意,胃肠道也会出现推进性的蠕动。另外,上厕所最好不要带手机,无论蹲厕、坐便,如厕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有便秘的人不宜超过10分钟。
4、尽量避免久坐
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单次静坐不要超过1.5个小时,时间到了就起来运动1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3次~5次,每次至少30分钟,慢跑、游泳、健步走都是不错的方式。
5、摄入足够的水分
建议养成晨起喝杯温水(300毫升~500毫升)的习惯,成年人每天饮水不应少于1500毫升,有助促进肠道蠕动。
高血压
一般来说,血压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当增高到我们目前定义的高血压标准时,就成为了高血压。
高血压不是一天形成的,除了与年龄增大有关,还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息息相关,比如饭吃得咸、平时活动少、精神紧张,以及肥胖等问题,都容易让血压升高。性格急躁、爱生气,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也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如果这些因素持续存在,动脉就会发生变化,管壁变厚变硬,管腔变小,以及管壁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的改变反过来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预防高血压建议这样做:
1、坚持运动
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2、限制食盐摄入
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3、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
限量使用烹调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4、少吃快餐
尽量在家中就餐,有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
5、戒烟
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6、按时服药,定期随访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带状疱疹
据统计,每年约156万中老年患上带状疱疹。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 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
带状疱疹,其实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如果得过水痘,身上就会潜伏着这个病毒,正常情况下是“相安无事”的。但当我们的免疫力降低时,病毒就可能出来“作妖”,容易患带状疱疹。在门诊,大多接诊的都是中老年人,除了疱疹,患者经常因灼烧、电击、刀割样疼痛而“痛不欲生”。
带状疱疹可防、可治,早期预防尤为重要,带状疱疹治疗不及时容易遗留神经痛,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
除了年龄增高之外,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经常熬夜、加班、酗酒;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艾滋病等;经常服用激素等人群,免疫力容易降低,也容易诱发带状疱疹。
除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带状疱疹,日常还应做到:
1、保持良好睡眠,增强自身抵抗力
预防带状疱疹应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使病毒无可乘之机,最简单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睡眠。
2、注重饮食,经常运动
平时的饮食非常重要,多吃一些豆类食物、鱼和瘦肉等,可以帮助增强抵抗力,预防带状疱疹,常做运动也有利于增强体质。
3、超过50岁的人需特别注意
年龄逐渐增大时,感冒、压力大、工作太累时,以及受伤、手术、罹患癌症时,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做好身体的“日常维护”,注意增强免疫力,建议及早接种疫苗,出现问题早诊早治!
飞蚊症
眼睛和其他器官一样,也会随着年龄增加出现一些衰老的变化。“飞蚊症”又叫做玻璃体混浊,是指人眼玻璃体中出现了不透明的物质,导致视物模糊或眼前飞蚊、黑影、云雾样飘动。由于症状可能会使患者感觉眼前有小飞虫在飞动,所以叫“飞蚊症”。
“飞蚊症”在中老年人、有“三高”疾病或高度近视人群中比较常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是人眼正常的老化现象,多数是由于随年龄增长玻璃体不全后脱离导致。而病理性“飞蚊症”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首发症状。比如,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最初常表现为单眼突发的“飞蚊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错过这个早期的信号,使病情加重,预后变差。
预防或缓解飞蚊症,不妨先改变用眼习惯:
1、多眨眨眼
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导致眨眼次数减少,导致眼疲劳,诱发“飞蚊症”。办公时,记得提醒自己增加眨眼频率,建议每分钟4次~6次;减少手机、电脑屏幕使用时间,避免关灯玩手机。
2、增加果蔬摄入
适当吃些富含维生素C和叶黄素的食物,比如菠菜、西蓝花、胡萝卜、西红柿、柑橘、猕猴桃、芒果等。
3、避免长期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或患糖尿病、抑郁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玻璃体混浊。争取每天23点前睡觉,每晚尽量保证7小时~8小时睡眠,长期失眠的人最好及时去睡眠医学中心或精神心理科就诊。
4、别乱用眼药水
不少人眼睛干涩时,会随手滴一点自己购买的眼药水,甚至盲目购买网红眼药水或进口眼药水。这类产品常含有防腐剂,频繁使用可能引起药源性角膜炎,加重症状。
5、定期检查眼底
高度近视者或有视网膜脱落危险因素的人,建议每3个月至半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