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喝水时出现的这种情况,竟可引发肺部感染!几乎每个人都遇见过!

cjw123导航 2023-10-27 08:19:30 84 0条评论

江苏淮安有一位李先生

前段时间吃饭的时候一不小心呛了一下

可是没想到过了几天

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

经过检查发现

李先生左下肺感染

还取出来一块约5厘米长的鸡骨头

呛咳为什么会引起肺部感染?

呛咳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如何预防呛咳?

01、哪些人群特别容易出现呛咳?

1.有吞咽障碍的老年人

2.神经性退化的患者

3.重症肌无力者

4.有肌肉疾病的患者

5.普通老年人

最容易引起呛咳误吸的患者是有吞咽障碍的老年人,像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或者像帕金森等神经性退化的患者,或者重症肌无力、肌炎等有肌肉疾病的患者。还有常见的一些老年患者,可能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基础疾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功能和肌肉功能逐渐退化,也会引起呛咳、误吸和吞咽障碍。

小贴士:

呛咳是指比如水、食物等异物,在异常的状态下进入到人体气管。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会出现咳嗽反射,尽量把气管里的异物排出体外。

如果在咳嗽反射的过程中,异物没有被顺利咳出来,它就会顺着气管继续往下到达支气管,甚至更远到达人体的细支气管。有些坚硬的异物,会卡在人体的小支气管上,甚至会扎破局部的血管,形成肺泡,或者局部的位置引起肺炎等。

02、一个动作自测是否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容易引发呛咳,这样自测↓↓↓

食指放在喉部的最高处,30秒内连续做3次吞咽动作,说明吞咽功能正常。

吞咽,主要是在喉部的运动,把我们的食指放在喉部的最高处,吞咽一次,大家会感到喉部有一个上下运动幅度,这个就是吞咽一次。正常情况下,能够在30秒钟连续做3次吞咽动作,说明吞咽的功能是基本正常。但对于一些衰弱的中老年朋友,他可能在做完第1次吞咽以后,需要酝酿很久的时间才完成第2次、第3次,时间会大于30秒,或者吞咽幅度,也就是我们食指感知到的喉部运动幅度不够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提示着可能会有吞咽的问题,建议大家及时就医。

03、呛咳发生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生呛咳后,随时注意身体变化,如有咳嗽、低热、声音嘶哑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发生呛咳后,我们还是要注意身体的变化,来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比如有一些呛咳过后,患者会出现低热,反复发烧,找不到其他的原因,或者一些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还有一些人在呛咳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什么不舒服,但呛咳之后会出现声音的改变,声音音质的改变、嘶哑等情况,这说明患者从喉部到呼吸道都可能会有损伤,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及时就医。

04、如何预防呛咳的发生?

进食进水三个“一”,减少呛咳发生

对于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建议在安安静静的环境下,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吃饭,不要跟别人说话,不要看手机、看电视,甚至不要思考与吃饭不相关的问题。在我们进食的过程中还推荐给大家三个“一”,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第1个“一”:明确自己一口的量。正常情况下,我们每一口能够进食30毫升左右的液体或者固体,但是有一些吞咽功能障碍的中老年朋友,可能达不到这个量,针对这些患者,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一口量摸索出来,比如我们只能一次完成20毫升的液体进入,那么我们一次就只喝20毫升或以下,这样可以保证我们的饮食安全。

第2个“一”:一口一吞咽。我们进食一口食物,在口腔里充分咀嚼以后一定要保证这口食物,一次性吞咽完成。千万不要出现,在嘴中嚼了很多食物还没有吞咽,继续往嘴里塞食物,这样的情况容易引起呛咳。

第3个“一”:一口一空咽。也就是咽下这口食物以后,再做一个空咽的动作,咽一下自己的口水,这样两次主动吞咽,保证食物不会残留在自己的口腔里面。

最后,要注意口腔清洁,很多老年人的误吸,是在进食以后发生的。比如进食后午睡,但是口腔里还有食物存留,正在休息的时候,做出一些无意识的吞咽动作,甚至呛咳的动作,口腔里的食物残渣,就会带着细菌吸入到气管里,更容易引起吸入性的肺炎。

如果已经有吞咽困难的中老年朋友,推荐做口唇操,简单易学,张大嘴巴发“啊”,发“啊”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气流通畅,气流要一直存在。我们还可以拉横我们嘴巴,发“一”,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八拍,两个八拍,甚至多个八拍,循序渐进地锻炼。除了口腔肌肉的锻炼,还有舌体的锻炼,比如说我们用舌尖抵上唇,还可以抵下唇,还有可以抵左唇和右唇,最后还可以用舌尖抵上颌,卷舌这些运动可以帮助舌体更加灵活,在食物搅拌和吞咽中起到有效的作用。

另外除了这些运动,还可以进行颈部肌肉锻炼,也能够起到辅助吞咽作用,比如我们可以辅助颈部,做低头和仰头的动作,还可以根据我们颈部的灵活性,做左右歪头的动作,连续做几个八拍。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做完这些动作以后,要做一个整个上体的放松,比如说提肩落肩放松,完成整体的一套训练。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